①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发热时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宜进易消化、少油腻、多维生素软食。
②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时可服用解热镇痛药物。高热者也可物理降温。
③鼻塞、流涕、打喷嚏,可口服康泰克等,每日两次。影响呼吸、睡眠和食欲者可用滴鼻净等,使鼻粘膜血管收缩,鼻腔通气。
④咽痛者可用咽喉消炎丸、六神丸或咽喉炎糖浆口服。
⑤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适当的抗生素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
⑥中草药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的成药有:银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羚翘解毒片。
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上感是许多疾病之前驱症状,如果有反复呕吐、烦躁、嗜睡、面色青灰、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⑧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注意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平时要特别加强耐寒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上呼吸道粘膜特别是鼻粘膜抗寒能力,如有人推荐每日晨起时用凉水(自来水即可)冲洗鼻部,长年坚持预防感冒的效果十分理想,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积极意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AURI)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患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病,或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当往往容易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
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症状较轻。轻症主要是鼻咽部症状,出现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与不同程度的发热。重者畏寒、高热、头痛、纳差、乏力。婴幼儿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烦躁,甚至高热惊厥。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部分患儿出现不同形态皮疹。肺部体征阴性。
有两种特殊类型上感:①疮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急起高热,咽痛,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聘等处有癌疹,周围有红晕,疤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②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fever)病原体为腺病毒,春夏季发病多,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流行。表现为发热,咽痛,一侧或双侧眼结合膜炎及颈部或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
上呼吸道炎症可并发中耳炎、鼻旁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常用三氮唑核苷(virazol),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如病情较重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菌药物。如确为链球菌感染或既往有肾炎或风湿热病史者,可用青霉素,疗程宜10~14天。
常见护理诊断
1.舒适的改变(altered for comfort)与咽痛、鼻塞等有关。
2.体温过高 与上呼吸道炎症有关。
3.潜在并发症,抽搐 与高热有关。
护理措施
1.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温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2.高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5.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