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由气管、支气管粘膜或胸膜受炎症、异物、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引起,咳嗽具有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作用,多种疾病可引起咳嗽的症状,但肺部疾患引起的咳嗽占大多数,尤其是肺部炎症。由于肺部炎症种类的不同,如纤维素性肺炎、昏睡嗜血杆菌病、卡他性肺炎、传染性牛支原体肺炎,等等,其引起的牛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因此临床须辨清病因,才能对症施治。
本病又称牛恶性头卡他或坏疽性鼻卡他,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高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眼、口、窦、鼻黏膜剧烈发炎,角膜混浊,并伴有脑炎症状。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均有零星发生或呈地方流行性,死亡率极高,小牛可达100%。
病原
病原体为疱疹病毒科的牛疱疹病毒3型。该病毒在体外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不耐冰冻,常用消毒药都能迅速将其杀灭。
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牛(奶牛、水牛和黄牛等)发病,无性别、年龄、品种的差别,但以2岁左右,4岁以下的牛较易感染。全年都能发病,以冬季、早春和秋季较多发,气候突变和饲养管理不良是诱因。一般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1333366306563呈散发,有时呈地方性流行。
绵羊是本病自然带毒者,牛发病都与接触绵羊有关。病牛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病毒,但是,病牛与健牛接触不发生传染,因此传播方式尚未清楚。可能为呼吸道、吸血昆虫均有传播作用。
症状
潜伏期2~8天,有时可达3~4个月。临床上分为最急性型、头眼型、肠型和皮肤型,以头眼型最多。
(1)最急性型
突然高热(41~42℃),稽留,结膜潮红,呼吸困难,间或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常不出现头眼型的特征症状。病程短促,多在1~2天内死亡。
(2)头眼型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高达40~42℃,稽留热。站立不稳,头下垂,流涎,精神萎靡,常卧地。无食欲,反刍停止。皮温不整,颌窦部及脚跟常发热,两角松动甚至角壳脱落。鼻镜干燥,表皮坏死、糜烂,形成大片干痂。鼻黏膜发炎,初为浆液性,后为脓性或纤维性,并带有血液和坏死组织,极腥臭,上有假膜,把假膜撕掉后出现溃疡和出血面。双眼严重发炎,结膜充血潮红,流泪,畏光,有脓性或纤维性分泌物。角膜从边缘开始呈环状混浊,逐渐向中央蔓延,严重者形成溃疡,甚至穿孔。口腔黏膜红,干而热,发生淡白色丘疹及糜烂,覆盖黄色假膜,口气恶臭;咽部发炎时则吞咽困难或完全不能吞咽。尿混浊,呈酸性反应,含有大量蛋白,间有血尿。体表淋巴肿大,白细胞减少至每立方毫米4000~6000个,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后期身体虚弱,低头耷耳,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少数病例肌肉颤抖,敏感,兴奋不安,磨牙,吼叫,向前直冲。严重病例在肛门及四肢内侧出现紫红色出血斑。病程一般5~14天,有时达3~4周。有的变为慢性,拖延几个月,体温则在正常范围内。全身症状反复出现,极度消瘦,多数死亡。
(3)肠型
高热稽留,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症状。
(4)皮肤型
在体温升高的同时,颈、背及乳房皮肤出现丘疹、疱疹、龟裂和坏死等变化。
剖检除上述病变外,在喉、气管、真胃和小肠等部位的黏膜上,也出现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等相似的病变。实质脏器严重变性,肾皮质出现白色病灶,脑神经内出现包涵体。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以确诊。
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采用非特异性抗体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等,配合应用各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继发感染,能缓解症状。据经验,临床上发现本病,其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预防
控制本病的最重要措施是立即将绵羊等反刍动物清出牛群,不让牛与羊接触,同时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