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最近做了一个关于鼻咽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方式探索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在南中国和南亚,鼻咽癌的发病率是10万人里有10-30位患者,而在欧美,发病率低于10万分之一。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发病,九成是由于鼻炎久治不愈引起的,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首先,是患者极可能具有的遗传易感性背景,而后是EBV病毒的感染,而环境污染也是诱发鼻咽癌的可能因素之一。药物性鼻炎是因长期使用鼻粘膜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和麻黄素滴鼻剂而引起的鼻粘膜慢性中毒反应,因而亦称为“中毒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因某些原因(如感冒、过敏)而致鼻阻塞,且血管收缩剂滴鼻,开始感觉鼻通气效果明显,继续用药则感到效果不佳,再继续用药,则鼻塞日益加重,称多用减效现象。双侧下鼻甲肿胀,呈暗红色,触之柔软,对麻黄素棉片反应不敏感,鼻道中有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有时在鼻前庭皮肤上可见湿疹或浅层溃疡。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鼻用药史连续超过10天,并有多用减效现象。需注意与慢性肥厚性鼻炎相鉴别。 鼻炎是一种炎症,那么它的治疗就一定是消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它们的病因是不同的,当然,都采用消炎法治疗是行不通的。急性鼻炎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没有继发细菌感染时,是不采用消炎治疗的。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以鼻粘膜内血管扩张,炎性细胞侵润,组织增生,肥厚为特征,使用消炎药物是不会奏效的。干燥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的病因迄今尚不十分清楚,其病理表现以粘膜干燥,萎缩为主,用消炎法治疗并不能改善病情,当然也有一些病人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或患病其间继发了细菌感染,这时用些消炎药则可减轻症状。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当然也不需要抗炎治疗,若合并鼻窦炎,用消炎药则是必要的。慢性鼻炎出现头晕头痛的原因有: (1)因长期慢性炎症造成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致鼻粘膜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加而长感鼻塞,由于长期鼻塞压迫鼻内神经而致头晕头痛; (2)因慢性炎症时鼻腔粘膜内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导致鼻甲肥厚,当肥厚的中鼻甲压迫鼻中隔时,可引起三叉神经(第一支)痛,也称为筛前神经症候群,此时很容易误诊为神经性头痛。 (3)鼻腔分泌物的长期刺激及持续鼻塞而造成的机体缺氧,中枢神经系统供氧不足,而出现神经反射性头晕,头疼。 鼻咽癌(简称NPC)是头颈部癌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约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40%。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35~60岁。本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放疗5年生存率为50%,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使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5%以上。所以鼻咽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鼻咽癌的发病率以中国南方较高,如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广东省又以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区发病率最高。早期鼻咽癌病人,除极少数偶尔有耳鸣、流涕带血外,一般无症状。但对突然发现流涕带血和痰中带血者、突然感到牙痛及面部麻木感、头痛,一侧听力下降者、不明原因的颈部包块者、鼻塞持续存在者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如有上述症状者,建议您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去就诊.鼻炎治疗不当,终生丧失嗅觉 患者确诊患有过敏性鼻炎后,一般经药物治疗不能达到完全治愈目的,只能缓解症状以及减少过敏性鼻炎发病时间。 有相当部分患者由于对过敏性鼻炎治疗方法认识不清,盲目治疗,接受化学药剂疗法烧灼鼻子,结果弄巧成拙,鼻粘膜烧得一塌糊涂、发炎溃烂、鼻腔广泛粘连,嗅觉遭受严重破坏。更有甚者,终生丧失嗅觉。一直以来,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鼻炎疾病居高不下,这与气候环境、饮食习惯长期影响从而在遗传上形成的惯性有关。然而,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不少鼻炎患者认为“鼻子的问题是小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只是等病发时保守治疗。结果往往是病情越拖越重,最后没办法了才肯接受手术的现实。慢性鼻窦炎是由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在内的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所致。就病毒感染而言,最多见的是鼻病毒,其次为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鼻粘膜充血和纤毛功能障碍,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鼻窦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出现并发症:头部钝痛,脓涕不止,工作时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鼻塞,轻重不一,有的呈交替性鼻塞,有的呈持续性鼻塞,且渐进性加重,同时伴有头痛、嗅觉障碍。值得注意的是,炎症如果侵犯相邻组织,可引起哮喘、支气管扩张、骨髓炎、眶内蜂窝织炎、脑膜炎、脑脓肿、败血症等而致生命危险。近期各大医院门诊资料统计,过敏性鼻炎占鼻病就医人数的85%。其中秋季罹患过敏者竟达79.8%。患者经常抱怨:“为什么每到这时就犯病呢?”回答这个问题,先得从其发病特点说起。过敏性鼻炎根据发病的时间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又依鼻黏膜接触过敏原后病理过程的不同,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季节性鼻炎又称花粉症,发病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春秋两季发生,秋季为多。在我国导致季节性过敏的原因主要是蒿草花粉,其次是豚草花粉。花粉能够致敏必须具有抗原性,没有抗原性的花粉不会引起花粉症。每年立秋时节,秋高气爽,空气中大量的蒿草花粉飘散,这些病人往往此时发病。十月份后不治“自愈”,年年如此,甚为准确。 每到发病前10天左右病人就会感到不适,如果这个季节干旱少雨,花期错后,但还是到时就犯。有些人为避其过敏而闭门不出或远走他乡,但未必就此而愈。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旦患病后即能引起鼻自主神经紊乱和伤害性神经暴露,造成难以忍受的神经症状,病人苦不堪言。临床上表现复杂多变,主要是鼻塞、喷嚏连连、大量水样鼻涕、鼻孔发痒,甚或咳喘。如继发感染病程可延至12月份。有些人发病两年后可转化为常年性,遇冷热或刺激气味也会发病。在医疗实践中,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是以过敏为对象,而是以调节机体状态为原则,逐步改善过敏对象的过敏体质。 过敏性鼻炎可谓小毛病,大危害。
介绍你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治疗的药材十分常见 ,就是我们平时做菜用的葱。具体制作方法是 :新鲜生葱 ,洗净 ,取葱白 ,捣烂 ,放几小团指甲盖大小的药棉浸葱汁备用。治疗时先用棉签沾淡盐水清洁鼻孔 ,然后将浸了葱汁的小棉花团塞入鼻孔内 ,保持数分钟 ,一开始感到刺鼻 ,渐渐会失去刺激性 ,当效力消失后再换新棉团。 每次如此塞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一天两三次 ,为方便可多备些葱汁 ,用保鲜膜密封 ,有空就做 ,治疗的同时可做其它事 ,一点儿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 ,方便得很。很多人都觉得效果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