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依据病因把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热型三种,在用药上也有区别。 风寒型感冒表现为身感头痛无汗、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舌苔白,治疗应选择辛温解表类药,宣肺散寒。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通宣理肺、小柴胡片等,农村有的用鲜姜切碎和葱白一块煮水,趁热喝下,微汗出病即可自愈。 风热型感冒表现为发热重、轻微发冷、头胀疼、鼻流粘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舌苔黄或薄白,宜宣肺清热、辛凉解表,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或感冒清热冲剂口服。 暑热型感冒宜清热祛暑、清气分热,可选用藿香正气冲剂或口服液。 也有的中医在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感冒外,又分出一种外寒内热型感冒。常吃高热量的食物,营养不均衡,体质偏热,有内火,加上外感风寒,引起内热郁滞。也有的外感风寒,治疗不当,久拖不愈,引起郁热内生。外寒内热型感冒在治疗上宜先用辛温解表去除外寒,继而疏散郁热。 感冒以后,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常常会乘虚而入。所以,当感冒数天后,发烧仍不退,且有脓痰咳出,就应注意细菌的混合感染,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转变为支气管炎。 如果起病很急,发冷,然后再发烧,且高烧不退,常在39℃以上,浑身酸痛,无食欲,且周围的人也有同样表现,则可疑为流行性感冒。 从感染病毒到临床出现症状,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感冒患者的潜伏期一般为1~3天。感冒多数起病急,呼吸道症状包括:打喷嚏、鼻塞、流涕,1~2天后,由于炎症向咽、喉部位发展,会相继出现咽痛、咽部异物感,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声音嘶哑,如无继发细菌感染,则痰少,为白色粘痰。合并眼球结膜炎时,还会出现眼痛、流泪、怕光。除上述症状外,还常伴发轻重程度不一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全身疲软无力、腰痛、肌痛、腹胀、纳差,甚至出现呕吐、腹泻。有些患者,口唇部还可出现单纯疱疹。上述症状多在5 ~10天内自然消失。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起病较急,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病毒较短,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较长。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天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并发咽鼓管炎时可有听力减退等症状。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合并鼻病毒以外的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性感染。如无并发症,5~7天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