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变应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而引起的过敏性炎症反应,导致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主要由鼻粘膜Th2免疫反应引起。其主要免疫病理学特征是组织中表达Th2细胞因子的细胞的浸润。
具有遗传特征的个体(特应性个体)更容易发生上述反应,这种由鼻粘膜免疫异常引起的超敏反应表现为鼻塞、流鼻涕、鼻子发痒、打喷嚏等鼻炎症状。
神经内分泌因素也影响过敏性鼻炎。鼻粘膜环境的稳定不仅取决于神经调节,还取决于内分泌激素。鼻粘膜富含血管床和粘膜免疫的各种成分。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水平上,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影响鼻粘膜。临床常见的女性鼻炎患者,经前期症状明显加重,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经期和孕期女性鼻粘膜肥大增生,腺体扩张。由于上述变化,可产生呼吸道粘膜的免疫或非免疫炎症,导致鼻粘膜高反应性的形成,从而引起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等鼻炎症状。此外,前列腺素还能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前列腺素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在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引起血管舒张,加重炎症反应的程度。变应性鼻炎患者的鼻粘膜血管系统中前列腺素受体也增加,导致鼻粘膜血管舒张、鼻塞及相应的鼻塞和超敏反应。
对待
(1)避免接触过敏源:在查出致病的过敏源后,尽量避免接触或食用,如脱去地毯、不穿羽绒服或铺垫羽绒床垫等。但有些过敏原是很难避免的,比如花粉季节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花粉,室内常年存在的尘螨和真菌。
(2)免疫疗法:也称特异性脱敏疗法,利用相应的过敏原输注,在低浓度下开始少量皮下注射,逐渐增加浓度和剂量,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后,可以改为维持量。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的特异性的IgG封闭抗体,可以消极地破坏过敏原和IgE抗体的结合,降低介体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这种疗法存在以下问题:
(1)过敏原输液含有复杂成分,包括过敏原、非过敏性和毒性蛋白等成分。患者生活中有各种过敏原,所以这种治疗只对粉尘螨等某些过敏原有效,很难解决所有的过敏原问题。
(2)由于过敏原输注难以规范,使用中难以确定有效治疗剂量,低剂量无效,而高剂量可能引起患者不可接受的全身反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严重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甚至带来生命威胁。国外学者伯恩斯坦统计,1990年至2001年的12年间,北美共有41人死于免疫治疗和皮试,致死性不良反应的概率为1/250。因此,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尽量采用其他疗法,慎用免疫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