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烫伤物质,是热水还是化学物质,
有必要进行局部喉镜检查,注意预防呼吸道水肿引起的窒息
烧伤以口腔、会厌舌面及杓会皱裂外侧等外最重。蒸气及雾气损伤以会厌及声门下区明显。化学腐蚀伤中口腔及咽部损伤较轻,食管较重。, 损伤后立即出现。下呼吸道损伤时可出现肺水肿,加重呼吸困难并伴有剧咳,咳出泡沫血性分泌物。重症病人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昏睡、脱水、高热、休克等,甚至引起肾功衰竭、肝脏损害致死亡。咽喉、口腔粘膜充血、肿胀、糜烂、溃疡及白膜形成。重症者声带红肿、声门下可见伪膜为呼吸困难体征。, 高热蒸气对粘膜的损害较干热气体为重,蒸汽遇到粘膜后凝集放出潜热损伤粘膜。氨雾、磷、碘、氯等与粘膜中水结合,可产生不同酸盐而灼伤粘膜。强碱多为氢氧化钠,有强烈的吸水、脂肪皂化和蛋白溶解作用,故病变常向邻近组织浸润发展,强酸通常引起粘膜干性凝固性坏死,多只限于与腐蚀剂接触较久的部位。, 病变初起表现粘膜充血、水肿、糜烂、表现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白膜。粘膜水肿于伤后1-2h开始,4-8h达高峰,2-3d后水肿逐渐消退,白膜脱落形成深浅不等溃疡。严重者局部组织坏死,甚至造成食管或气管穿孔。约10d后溃疡在生成肉芽组织,组织发生纤维性变,并逐渐形成瘢痕,4-6周逐渐出现瘢痕粘连及狭窄。
呼吸道都会被高温灼伤。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口腔、咽喉检查诊断多无困难。小儿咽喉烫伤有时病史不详,容易误诊,在诊断上应与咽喉部挫伤、白喉、喉气管异物、急性喉梗阻等相鉴别。呼吸道灼伤死亡率很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密切注意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化学物腐蚀伤余下的毒物和容器应保存送检,有时必须检测呕吐物及尿、粪便中的毒物,以协助诊断。合并食管灼伤者,应早期确诊、治疗,以防食管瘢痕狭窄或闭锁。, 咽喉组织损伤的程度,视致伤物的温度(热灼度)和腐蚀剂的性质、尝试、进入的容量以及停留的时间而定。致伤物在咽喉生理狭窄区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在舌腭弓、悬雍垂、会厌舌面、杓状软骨及其皱襞、咽食管交界处的损害多较严重。咽喉灼伤按其损伤程度轻重分为三度:一度灼伤较多见,表现为咽粘膜弥漫性充血,然后出现水肿,发生于喉部者多较严重,创面愈合后无疤痕形成。二度灼伤病变累及粘膜层及肌层,粘膜水肿更为显著,粘膜表面覆有坏死性假膜或痂皮,因其致病原因不同可为白色、黄色或灰色等。三度灼伤最为严重,常见于化学性灼伤(如氨水、苛性钠)。苛性钠灼伤可致粘膜深度坏死,炎症持久,坏死性假膜需经3~4周才消失。轻者可恢复,但重度灼伤,继脱痂和坏死组织形成之后,后遗瘢痕性结缔组织增生,致并发各种畸形。, 【临床表现】, 伤后的主要症状为口腔、咽喉疼痛,吞咽痛,咽下困难,流口水等。继有高热、流涎、咳嗽、发音障碍、喘鸣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化学伤由于化合物的毒性,可有昏睡、失水、高热、休克等,可导致死亡。在儿童伴有吸吮困难及烦躁不安等。此外,可有精神不振、嗜睡、食欲很差、体温增高,并有轻重不等的中毒症状。呼吸困难为喉水肿及咽喉部分泌物潴留,堵塞呼吸道所致,为咽喉灼伤致死的主要原因。呼吸困难多数见于伤后5~10小时,在此期间应密切观察,24小时后未出现呼吸困难,即可认为脱离呼吸困难的危险期。, 检查 可见软腭、悬雍垂、咽后壁、会厌舌面等处粘膜起泡、糜烂或覆有白膜。化学灼伤后的粘膜有比较典型的表现,误咽碱性物,其呕吐物为粘性、油腻样,含有粘膜碎片。苛性碱作用于组织,溶解和破坏蛋白质,成为凝胶状的肿块,痂皮软而深,为混浊的灰色膜。硝酸灼伤的结痂常呈黄色、褐色或棕色,硫酸致伤则为黑色痂,醋酸和碳酸的痂为白色。碘、氨水、醋酸中毒时病人常呼出明显的气味。, 许多毒物可导致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及电解质紊乱,表现有肾功能减退、衰竭、出血倾向等。, 咽灼伤严重病人,在晚期可引起相应器官的瘢痕狭窄、粘连,出现呼吸和吞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