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鼻炎 >

单盘坐的正确坐法?

时间:2023-11-11 11:20:36作者: xuhdhx

单盘坐的正确坐法?

单盘,又叫单跏趺,是在自然坐基础上进一步习练的功法。

具体动作要领如下:

一只脚后跟抵住会阴,另一个脚压到这条腿的大腿跟上。两手腹前重叠(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两手重叠,掌心向上,大拇指似接非接)。上身中正,两眼轻轻闭合,全身放松。

暗劲(又名柔劲),放松法与跪坐相同。精神安静后,闭着眼睛看大脑中心,体察意元体,然后意念和虚空相结合,反复想虚空,想体内。

慢慢觉得脑子和蓝天虚空结合到一起了,头里面很清亮,头部天门像个大漏斗似的,虚空之气顺着“漏斗”往头里面贯,贯到大脑、小脑、脑干(间脑、中脑、脑桥、延髓),从脊髓里面往下走,一下贯到海底;

从上肢骨里面贯到手指尖;从下肢骨里面贯到脚心。要注意在每个关节处停一停。像颈部的寰椎、枢椎……下面的各节脊椎,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各关节……意念往每个关节腔里面转一转,认真地体察一遍。

中医很重视关节腔,说关节是神气游行之室,它像皇帝在外休息的行宫一样,是神和气休息的地方。

意念把气注到关节腔里面溶润关节囊(结缔组织)和周围的韧带,这使气在关节处的流通更好。

练柔劲关键是要一步一步地把肌腱、韧带、关节囊、筋膜、膜络的气都充起来,以意引气,意到气到,节节贯通,这是很好的练功方法。

老人经常盘腿而坐好处多多,盘腿坐姿不像双下肢自然下垂的坐姿,它能拉近下肢和心脏的距离,不存在久坐引起下肢水肿的问题。而且,经常练习盘腿还能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关节痛。如果久练盘腿,则可以减少并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这也就等于增加了上半身,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这个姿势有利于端坐,能使呼吸系统不受阻,对顺畅呼吸很有帮助。

打坐时怎样调整呼吸吐纳?

用呼吸的四相来对照自己当下的呼吸处在哪个状态,是风相、喘相、气相,还是调到了息的状态。只要我们认真地去使用这些方法,其效果立竿见影,非常明显。希望各位行香、坐香、吃饭、睡觉,二六时中不要打失了念头,不要忘记用功夫。在这么好的条件下不知道用功,等将来有一天醒悟了,再想用功修行,就怕来不及了。

观呼吸这一法,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对初用功者来讲并不容易,如果数呼吸能从一数到十,中间不错不乱,没有妄想杂念,那就很难得了。往往初用功时,很难有一次从一数到十不打妄想,没有错乱。如果有一次十数不错乱,慢慢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至更多。

观呼吸的方法用了几千年,有无数的人用过此法,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我们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方法。因为其他的方法,不是太高深,就是太玄妙,不是向外求,就是摸不到边际,只有观呼吸这一法,对于每一个修行人来讲,是最亲切的法门。

呼吸与我们的生命紧密相连,有呼吸就有生命,呼吸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把呼吸调好了,可以使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更可以了脱生死,几乎所有从事心性修炼的人没有不用调息这一法门的。

一般来讲,修禅的有观色、观心、观息三种方法,所谓三门入禅。第一是色门,第二是心门,第三是息门。色枯坦即物质,主要以不净观为修行方岩斗法,即观己身不净,身体属于色法,这就是从色门入禅。心即精神,主要是观自己心念的粗败磨起灭,这就是从心门入禅。

息即呼吸,主要是观照自己呼吸的出入,从呼吸入禅属于息门。息门是介乎色、心之间的修行方法,我们通过肺部、气管、鼻孔进行呼吸,呼吸属于色法。我们观呼吸、数呼吸靠的是主观能动的心念,心念属于心法。观呼吸要念依于息、念不离息,这就是色息心并用的方法,所以这是个非常殊胜的法门。

南怀谨教授也提出了一个非常殊胜之修法,他说:“因一般人调息不容易调得好,不如先作粗猛的呼吸。呼吸粗的叫风,细的叫气,当气到达好像不呼不吸时,微细最微细的那个叫息。天台宗的数息、听息、调息是讲息,不是讲风,也不是练气。

上坐以后,先修风,手结亥母手印(密宗称谓),也就是京戏的兰花手。炼气时,肩膀要端起来,让手臂伸直,手放在骨上(手过长、过短例外),手臂一伸直,肩膀自然端起,里面的五脏也自然都张开了,气就贯通,所以,非用这个姿势不可。

下一步,鼻子吸气时,小腹自然向内缩,气吸满了,不能再吸了,就吐气。吸时细、长、慢。放出时粗、短、急。往复这样作,到了气满时,自己会不想作了,此时就不大起念了,然后由气转成息,心境自然宁静下来,感觉到鼻子细微的呼吸,意念与息不要分开,吸入知道吸入,呼出知道呼出,吸入暖知道暖,吸入冷知道冷,意念与气息始终相合,不能离开,如果有一念没有感觉到息时,就是已经在打妄念了。慢慢慢慢如此练习,真到了一念之间,心息真的合一了,密宗的修法叫“心风合一”,“心风合一者,即得神通自在”,至於却病延年,返老还童,更是不在话下。

:“静静地坐著逗雀,开始观照你的呼吸,最容易的方式就是从鼻孔的入口处来观照。当气进入,感觉那个气碰触到鼻孔的入口处,观照该处。那个碰触比较容易观照,气太精微了,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观照那个碰触。气进入,你感觉它进入,观照它,然后跟随著它,跟著它走,你将会发现它来到一个停止的点,就在靠近肚脐的地方,它停止了,它停止的时间非常非常短,然后它再度往外移,要跟随著它,再度感觉那个碰触,感觉气从鼻孔出去。跟随著它,跟著它出去,你会再度来到一个点那个气有一个非常短的片刻会停止,然后再开始循环。

吸气,空隙;吸气,空隙;吸气,空隙。那个空隙是你里面最族弯神秘的现象。当气进入而停止,不动,那是你能够会见你的中心,当气出来而停止,不动的时候,那个空隙就是宇宙的中心。这两个中心并非两个不同的东西,首先你要觉知到你内在的中心,然后你要觉知到那个外在的中心,最后你会知道这两个中心是同一个,然后“进”与“出”将会失去它们的意义。佛陀说:“有意识地跟著呼吸移动,你将会在你里面创造出一个觉知的中心。”一旦这个中心被创造出来,觉知就开始移动到你的每一个细胞,因为可以说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

记住,不要由你来停止它,让它自兆指闷己停止。如果你主动去停止它,你将会错过整个要点,因为那个“做者”一介入,观照就消失了。你不要对它造任何事,你不要去改变那个呼吸型式,你既不主动吸气,也不主动呼气。你根本就不去碰那个呼吸,你让它自然发出,自然流动。当它出去,你跟著它,当它进来,你也跟著它。

不久你将会觉知到有两个空隙,在那两个空隙当中,就是门道之所在。在那两个空隙当中你将能够了解,你将能够看出,气本身并不是生命,它或许是生命的食物,就像其它食物一样,但它并非生命本身,因为当气停止,你还在那里,完全在那里——你完全有意识、全然有意识。气已经停止了,气已经不再在那里,但你还在那里。

一旦你继续观息——佛陀称之为“味帕沙那”或“阿那帕那沙提”瑜伽——如果你继续观照它、观照它、观照它,你会渐渐、渐渐看到那个空隙在增加而变越来越大,最后那个空隙会维持几分钟。一个气进入,然后有一个空隙有几分钟的时间,那个气不跑出去。一切都停止了,世界停止了,时间停止了,思想停止了,因为当气停止的时候,不可能去思想。当气停止几分钟的时间,思想完全不可能,因为思想过程需要持续的氧气,你的思想,和你的呼吸非常深刻地互相关连。在空隙之中,你首度知道甚麽是气里面的气,甚麽是生命里面的生命,那个经验能够解放你,那个经验能够使你觉知到对生命的经验之本身。

有关以上对呼吸之间空隙之说明,我们可以在《丹田吐纳法·答客问》一书中看到很相似之阐述:“因为功夫深到,在‘纳息’转为‘吐息’,或‘吐息’转为‘纳息’时,运用其耐力,在要转换而尚未转换的当中,不立刻接续著运行,却暂保其原有状态,这就是‘持息’,这‘持息’的久暂,视各人的功夫及耐力的如何而决定。在‘持息’的当中,‘息’因之而更为充塞,且像进入了无息的状态,纵使几分几秒之间,而身心也会发生一种美妙的感觉,对於脑神经发生良好的作用。”

~~~~~~~~~~~~~~~~~~~~~~~~~~~~~~~~~~~~~~~~~~

lucky495349650 :

当你打坐总是在快要空掉念头!这是你思想出现了妄念!你忽视了自己的呼吸!

在打坐中思想应从始至终都要关注自己的呼吸!

但不要干涉自己的呼吸!!不要加杂上人为的思想!多观察自己呼吸过程!最后觉知到一个点上!!

lucky495349650 :

从资料上显示:你的肺和胃应注意核护啊!!

腹式呼携乎困吸法辩念顷余

通过含指棚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谈则,深呼吸、逗稿就是吸气的时候你的肚子会鼓起来,相反呼气的时候充分将小腹会向下凹。这个可以用手按在肚子上,从而可以正确的调整好呼吸吐纳的方式。

调整纤山就是在打坐的时候向上提气,就是樱春呼吸,向下提气的时候就是吸气,这毁颂中样能够掌握好呼吸器的这种运转,也能够很好的调整。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