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指任何原因引起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肺周围的胸膜间隙(胸腔)时,造成全部或部分的肺塌陷。
气胸的类型有:开放性、自发性和张力性气胸。
本病是常见的呼吸急症,大多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要求迅速作出诊断和正确处理。否则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病因病理
1.自发性气胸包括
(1)特发性气胸:指经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发生的气胸,主要发病机理为;肺压增大,正常人在坐位时,使肺收缩和扩张的跨肺压肺尖比肺底部高8—10厘米,而瘦高体型人,因胸腔狭小,使跨肺压的区域性差别变得更大,肺尖部位的肺泡因承受相当大的平均扩张压可破裂,空气沿着肺小叶间隔进入肺周围形成气胸。血液供应差,与肺尖部距肺部大血管远有关,因抵抗力弱易形成气胸。非特异性炎症,炎症浸润分别使细支气管及周围发生活瓣样阻塞和纤维增殖病变,使肺泡或肺间质发生气肿样改变。遗传因素,自发性气胸患者存在HLA—A2B4抗原的频率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自发性气胸发病与遗传有关,另有家族同时发生特发性气胸报告。另外,肺泡壁弹力纤维先天发育不良,胸膜局部先天性囊肿或炎症以及吸烟,均是气胸形成的可能原因。
(2)继发性气胸:指继发于明显肺部疾病而发生的气胸。常继发于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结核、尘肺及其他病因所致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其发病机制是在肺部疾病基础上形成的胸膜下小气肿泡或肺大泡破裂。肺,e、肺脓肿、肺结核空洞或胸膜下干酪灶,肺囊肿合并感染等可直接侵蚀脏层胸膜或破溃到胸膜腔,引起气胸。其他疾病还有结节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硬皮病等。
(3)特殊类型的气胸:减压气胸,月经性气胸,正压人工气胸。
治疗
气胸的治疗原则首先是排气,解除压迫症状使肺部及早复张,张力性气胸时因为气体在胸膜间隙的积聚,最终使下面的肺和血管塌陷,成为一种致命状态。这时必须立即治疗,向胸膜间隙内插入胸臂或大号针,将气体排出。其次是防治并发病症,治疗原发病。
(一)原发病治疗和对症治疗
(1)病人应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2)由其他病因引起的气胸,可给支气管扩张剂。
(3)控制呼吸道感染。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
(5)慢性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并发气胸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可利用高频呼吸器进行治疗。
(二)排气治疗
(1)闭合性气胸:肺萎陷<20%,无明显呼吸困难,病程在3天以内者,可仅作卧床休息治疗。
(2)张力性气胸:病情危重,可危及生命,必须尽快排气。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处理,是立即排气,降低胸腔内压力。在危急状况下可用一粗针头在伤侧第2肋间锁骨中线处刺入胸膜腔,即能收到排气减压效果。在病人转送过程中,于插入针的接头处,缚扎一橡胶手指套,将指套顶端剪一lcm开口,可起活瓣作用,在呼气时能排气,吸气时闭合,防止空气进入;或用一长橡胶管或塑料管一端连接插入的针接头,另一端放在无菌水封瓶水面下,以保持持续排气。张力性气胸的正规处理,是在积气最高部位放置胸腔引流管(通常是第2肋间锁骨中线),连接水封瓶。有时尚需用负压吸引装置,以利排净气体,促使肺膨胀。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经闭式引流后,一般肺裂口多可在3~7日内闭合。待漏气停止24小时后,经X线检查证实肺已膨胀,方可拔除插管。长时期漏气者应进行剖胸修补术。如胸膜腔插管后,漏气仍严重,病人呼吸困难未见好转,往往提示肺、支气管的裂伤较大或断裂,应及早剖胸探查,修补裂口,或作肺段、肺叶切除术。
(3)交通性气胸(开放性);因胸膜破口持续开放,原则上应做肋间插管水瓶封闭引流必要时及负压吸引,破口关闭肺可复张。证实因粘连带牵破口不闭时,可行胸膜粘连带烙断术,以促进断口闭合。
(三)手术治疗
在支气管或胸膜瘘时可行手术治疗。
(四)并发病症的处理
(1)胸膜腔内出血:作胸穿抽出血液,或作低位肋间切开水封瓶排气引流。大出血且有血容量不足表现时需及时输血并剖胸手术止血。
(2)纵隔气肿;轻症不需处理,如严重纵隔气肿伴广泛皮下气肿影响呼吸和循环时,可作胸骨上窝穿刺或切开排气。
(3)支气管胸膜瘘:作外科手术治疗。
(五)饮食疗法
(1)桃仁红花羹:桃仁15克,红花10克,藕粉100克。煎桃仁、红花药液200毫升,再人藕粉搅拌即成。适用于胸阳不振者。
(2)鲜橙汁:鲜橙去皮榨汁半碗,冲入米酒,每次2~3匙饮用,每日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者。
(3)苡米粥:生苡米与白米以1:3比例,先将苡米煮烂,后加入白米煮粥。适用于痰热壅肺者.
(4)五汁饮:鲜芦根、雪梨(去皮),荸荠(去皮)、鲜藕各500克,鲜麦冬100克,榨汁混合,冷服或温服每日2次。适用于肺阴不足者。
气胸指任何原因引起空气或其他气体进入肺周围的胸膜间隙(胸腔)时,造成全部或部分的肺塌陷。
气胸的类型有:开放性、自发性和张力性气胸。
本病是常见的呼吸急症,大多发病急骤,病情严重,要求迅速作出诊断和正确处理。否则可因肺脏萎缩和纵隔受压移位导致急性进行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