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戒,但要改进:一是读书要有计划性,不可太随意,太同质化,多看些小说之外的书;二是要读写结合,边读边作笔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三是尝试研究性阅读,由一本到一类。
读书着迷,是件好事,比玩游戏强多了。
如果要戒掉,岂不是太可惜?如果确实是怕耽误了正事,少看一点,可以这样办:
一、每天规定看书的时间和地点。不是应该看的时间和地方,坚决不看。
二、规定看的书籍。不是什么书都需要去看。有的书看多了,学不到什么东西,还耽误时间。可以给自己定一个书目,有计划有选择地看。不应该看的书,坚决不看。
如果一开始对自己的约束没有什么力度,可以定几条惩罚措施。比如,违反了自己给自己的规定,给自己一巴掌或者二巴掌或者三巴掌,力度由轻到重。
诊断肺癌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来说基本上分为影像学诊断,血液检测诊断和病理学检测诊断三大类。影像学的诊断是指通过胸部CT等检查明确肺部存在肿块或者病灶,并通过影像学的表现来初步判断病人患癌的可能性。
目前最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包括胸片、胸部CT、胸部磁共振,以及胸部的PET-CT检查。胸片由于分辨率低,目前只能作为一种初筛的检查手段。胸部CT的检测效能要比胸片提高20%以上。因此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影像学手段。
由于肺是一个含气的脏器,所以使用胸部的磁共振检查,它的检测效能也没有胸部CT的那么高。
而PET-CT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肺部肿瘤检查手段,但是因为价格高,有一定的同位素辐射,因此PET-CT只用做确认性的进一步的诊断方法。
血液学的检测主要是指抽血检查血液里的肿瘤标志物。比如说血液中的CEA也叫癌胚抗原。当血液中的CEA升高,而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有肺部病灶的时候,可以综合判断,这种患肺癌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病理学的诊断往往是指通过气管镜或者经皮穿刺活检进行组织学的病理检查,这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影像学的检查高度考虑肺癌可能也可以直接进行手术,在手术中进行病理学的确认。
了解更多胸外科知识,请关注我的头条号【胸外科乔贵宾医生】。
内容来源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多数肺癌早期无症状,出现咳嗽、痰血等症状而检出时已是中晚期, 5年生存率不到15%。我们提倡筛查,即是提倡没有任何症状的人群也应该每年一次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而不是每年一次常规体检拍胸片,这样才能早期发现肺癌,改善生存,降低死亡。
除了常规体检,平时如果有咳嗽、感冒等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防止漏诊。
需要警惕的是,肺内炎症有时在胸片及CT上可能会掩盖住肿瘤的征象,所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肺部炎症之后,应及时复查胸部CT以防止漏诊。
如果肺部体检报告提示“肺部小结节”或“磨玻璃/磨玻璃样阴影”,就要重视,应该尽快找有经验的胸外科医师详细解读CT片,提供进一步检查或治疗的建议。
此外,有些描述,例如“陈旧性病变”、“纤维条索影”、“钙化灶”、“肺纹理增粗”等需要与临床症状及其他体检结果,综合起来考虑,如果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对上述描述可不必过分焦虑,定期常规体检即可。
总之,我们建议:具有以下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
吸烟史≥400年支(计算方法:每天吸烟支数乘以吸烟年数)
吸二手烟史>20年, 有肿瘤家族史,年龄>45,有毒有害致癌物接触史
应该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如发现肺内病变,应在专业医师建议下进一步查胸部薄层CT或胸部增强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