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F是英文单词HighPowerField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高倍镜视野,是医学临床诊断病理学中经常用到的专用术语。HPF一般是指光学显微镜下在目镜用十倍镜,物镜用四十倍镜的情况下在目镜中所能看到的病理切片上的视野范围。
实际应用举例:一,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若肿瘤>5cm,核分裂象>5个/50HPF(意思就是50个高倍镜视野下核分裂象超过了5个),诊断为高危型。
二,滤泡性淋巴瘤的分级要数中心母细胞的个数:1级0-5个/HPF;2级6-15个/HPF;3级>15个/HPF。
其实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要经过凸透镜的两次成像。
第一次先经过物镜(凸透镜1)成像,这时候的物体应该在物镜(凸透镜1)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成的应该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而后以第一次成的物像作为“物体”,经过目镜的第二次成像。
由于我们观察的时候是在目镜的另外一侧,根据光学原理,第二次成的像应该是一个虚像,这样像和物才在同一侧。
因此第一次成的像应该在目镜(凸透镜2)的一倍焦距以内,这样经过第二次成像,第二次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正立的虚像。如果相对实物说的话,应该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高倍镜和低倍镜的区别在于:高倍镜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近;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少形态大;视野相对较暗;清晰度比低倍镜高。
低倍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远;所看到细胞数目多形态小;视野相对较明;清晰度相对较低。
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对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体积变大。
显微镜的倍数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显微镜,转换的是物镜,目镜一般不变,所以用10倍物镜如果是低倍则40倍物镜就是高倍,没有明确的界限,低倍镜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多,高倍镜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但视野较暗。
显微镜里面说的镜筒既不是物镜也不是目镜,它的上端放着目镜,下面是载物台,载物台下有物镜。 高倍镜低倍镜也不是物镜,是指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低倍镜高倍镜一般指的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小的叫低倍镜,放大倍数大的叫高倍镜,一般最小倍数是20倍,最大放大倍数是640倍。
油镜的放大倍数要大一些,高于1000倍,为了防止镜头压碎,所以要在物镜和玻片上涂一些松脂油。
电镜的放大倍数更大,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是为了观察病毒等个体非常微小的生物的。
低倍镜高倍镜一般指的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小的叫低倍镜,放大倍数大的叫高倍镜,一般最小倍数是20倍,最大放大倍数是640倍。
油镜的放大倍数要大一些,高于1000倍,为了防止镜头压碎,所以要在物镜和玻片上涂一些松脂油。
电镜的放大倍数更大,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是为了观察病毒等个体非常微小的生物的。
这主要是高倍镜与低倍下,眼睛看到的视野大小不一样的。
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物体,如果不在视野的正中位置,放大后由于视野范围缩小,低倍镜下的物体像就不在视野范围之内了。
另外,光亮度也可以引起看不到物体,在低倍镜下,亮度比高倍镜大,便物体成像不清晰。
区别是:高倍镜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近;所看到的细胞数目少形态大;视野相对较暗;清晰度比望远镜高。望天山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较远;所看到细胞数目多形态小;视野相对较明;清晰度相对较低。
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对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物镜。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体积变大。
看物镜上的数字和颜色红色是低倍,蓝色是高倍,白色是油镜,数字即放大的倍数。
《高倍镜》与《低倍镜》貌似是透射式光学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的两类物镜。
1、放大倍数的差别是最基本的差别,低倍镜通常只有10倍,高倍镜有100倍。加上目镜的大约10倍的放大,低倍镜能达到10x10=100倍的放大能力,高倍镜则达到100x10=1000倍的放大能力。
2、低倍镜与标本之间直接用空气作为光学介质,高倍镜则需用香柏油做光学介质。故也称为“油镜”。
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图象,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由于显微镜下呈的是倒立的虚像,移动时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的哪一方向就像哪方向移动装片即可,口诀“偏哪向哪移”.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②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