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
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措施如下:
(1)针对机体预防措施:增强机体抵抗力,戒除不良嗜好,进行免疫规划接种,做好婚前检查。
(2)针对环境的预防措施:对生物、物理、化学有害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对遗传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和围产期保健工作,防止近亲或不恰当的婚配。
(3 )对社会致病因素的预防:对心理致病因素作好预防工作。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癌症、哮喘、溃疡病等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2.第二级预防亦称“三早”预防
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它是在疾病初期采取的预防措施。对于传染病,"三早"预防就是加强管理,严格疫情报告。除了及时发现传染病人外,还要密切注意病原携带者。对于慢性病,"三早"预防的根本办法是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通过普查、筛检和定期健康检查以及群众的自我监护,及早发现疾病初期(亚临床型)患者,并使之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3.第三级预防亦称康复治疗
是对疾病进入后期阶段的预防措施,此时机体对疾病已失去调节代偿能力,将出现伤残或死亡的结局。此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并实施各种康复工作,力求病而不残,残而不废,促进康复。
4.零级预防可称为病源预防
这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研究员在2002年出版的《现代流行病学》一书中提出来的概念。就是防治或减少致病因子的发生。比传统意义上的一级预防更提前,可以看作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从源头抓起。而政府在“零级预防”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等措施,防止阻止疾病源头进入国家、进入社会,采取措施防止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因子出现,实现零级预防。
四级预防是健康促进的首要和有效手段,是现代医学为人们提供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