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是肺的间质的一种慢性炎症证。此病治疗比较困难。但是只要坚持是可以治愈的。
治疗
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球菌株,青霉素G是首选药物。非重症患者可口服青霉素G或V250~500mg,每6小时1次.对无并发症的肺炎球菌肺炎推荐给予水剂青霉素G50~200万u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
约25%的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在美国,临床上分离的菌株中,青霉素相对或高度耐药率为15%~30%,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西班牙,日本,以色列,南非和西欧,耐药率更高.许多青霉素耐药菌株对其他抗生素同样耐药.含1μg苯唑青霉素的平皿适用于检测耐药菌株.抑菌圈≤19mm的分离物应再采用肉汤稀释剂检测.对高度耐药菌株的治疗,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大剂量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对大多数耐药菌株有效.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和托法沙星)是青霉素耐药菌株的常选用的药物,也可为青霉素敏感菌株治疗的可供替换的药物.万古霉素作为唯一一种具有持久活性的药物,对所有肺炎球菌均有抗菌活性,可作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伴有高耐青霉素发生率的重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其他有效的药物包括头孢霉素类,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四环素抗肺炎球菌效果的可靠性较差,病情严重的病人不应使用。口服用药包括红霉素或林可霉素300mg,每6小时1次。胃肠道外用药包括头孢噻肟1~2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头孢曲松1~2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头孢唑啉50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红霉素0.5~1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或克林霉素300~600m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除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外,大多数第三代头孢霉素对肺炎球菌相对无抗菌活性。
如疑有脑膜炎时,病人应给予头孢噻肟2g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或头孢曲松1~2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同时给予万古霉素1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加用或不加用利福平600mg/d口服,直至知道药敏结果.对脓胸病人,除给予抗生素外,治疗应包括适当引流.
支持治疗包括卧床休息,补充液体及针对胸膜疼痛使用止痛剂.有发绀,明显缺氧,严重呼吸困难,循环紊乱或谵妄的病人应给氧.输氧时要不断检查血气,尤其是对慢性肺疾病的病人.
一般主张对35岁以上的病人进行随访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可能要在几周之后才能看到浸润消散,病情严重及有菌血症或原先已有慢性肺病的病人尤其如此.治疗开始后6周或6周以上仍然有浸润,表明可能有原发性支气管新生物或TB.
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紫绀、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并可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目前多认为呼吸困难主要由于通气的需要量,超过呼吸器官的通气能力所引起。
[发病原因]
1.呼吸系统病
此类疾病所致呼吸困难是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肺通气、换气功能不良,肺活量降低,血中缺氧与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所致呼吸困难有下列三种类型:
(1)吸气性呼吸困难 由于喉、气管、大支气管的炎症水肿、肿瘤或异物等引起狭窄或梗阻所致。其特点是吸气显著困难,高度狭窄时呼吸肌极度紧张,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下陷(称为“三凹征”),可伴有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
(2)呼气性呼吸困难 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痉挛狭窄所致。其特点为呼气费力、延长而缓慢,常伴有哮鸣音,可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等。
(3)混合性呼吸困难 由于广泛性肺部病变使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而产生。患者在吸气与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也增加,可见于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大片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自发性气胸等。
2.心脏病
此类呼吸困难主要由左心或(及)右心功能不全引起,称为心原性呼吸困难。其特点为劳动时发生或加重,休息时缓解或减轻,仰卧位时加重,坐位时减轻。左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较为严重。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常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时患者常在睡眠中突然感觉气闷或气急而惊醒,被迫坐起。轻者历时数分至数十分钟后症状消失。重症者可有气喘、哮鸣音、紫绀、双肺湿罗音、心率加快、咯粉红色泡沫样痰。这种阵发性呼吸困难称为“心原性哮喘”(cardiac asthma),可见于高血压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等。
3.中毒
在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酮中毒)时,血中酸性代谢产物强烈刺激呼吸中枢,致呼吸深而规则,可伴有鼾声,称酸性大呼吸。 急性感染时机体代谢增加,血液温度升高以及血中毒性代谢产物的作用,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吗啡类、巴比妥类药物急性中毒时,呼吸中枢受抑制,致呼吸缓慢,也可呈潮式呼吸。
4.血液病
重度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或一氧化碳中毒等,致红细胞携氧量减少,血含氧降低,引起呼吸较慢而深,心率亦加快。在大出血或休克时,也可因缺血与血压下降,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困难。
5.神经精神因素
重症颅脑疾病(如脑出血、颅内压增高、颅脑外伤),呼吸中枢因供血减少或直接受压力的刺激,致呼吸慢而深,并可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 癔病患者可有呼吸困难发作,其特点是呼吸非常频速(一分钟可达60~100次)和表浅,常因换气过度而发生胸痛与呼吸性碱中毒,出现手足搐搦症。 此外还有一种叹息样呼吸,患者常主诉呼吸困难,但并无呼吸困难的客观表现,临床特点是偶然出现的一次深呼吸,伴有叹息样呼气。在叹息性呼吸之后患者暂时自觉轻快,这也属神经官能症范畴。
呼吸困难伴随下列症状,有提示诊断的意义:
1.发作性呼吸困难伴窒息感,可见于支气管哮喘、心原性哮喘、暴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癔病等。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也可见于声门水肿、气管内异物、大片肺栓塞、痉挛性支气管炎、自发性气胸等。
2.呼吸困难伴一侧胸痛,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胸膜炎、自发性气胸、肺结核、肺梗塞、支气管癌、急性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纵隔肿瘤等。
3.呼吸困难伴发热,可见于肺炎、胸膜炎、肺结核、肺脓肿、肺梗塞、急性心包炎、急性纵隔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咽后壁脓肿等。
[家庭应急处理]
1.保持安静,避免患者情绪紧张以防加重呼吸困难。
2.取半卧位或坐位,减少疲劳及耗氧。
3.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流畅。
4.给予清淡饮食,鼓励患者多吃菜及水果以补充体内水份。
5.适当给予化痰、解痉药物如必嗽平8~16mg,每日3次;氨茶碱0.1~0.2g,每日3次,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6.病情危重时及时送附近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