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哮喘发作很容易引起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情况,可以到医院呼吸内科做一下全面的检查,也可以服用一些止咳的药物来缓解症状,期间要多吸一些新鲜的空气。有急性哮喘的病人要随身携带哮喘药物,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发生生命危险。保持良好的心情。
哮喘属于慢性病,跟家属遗传有关系,哮喘病不能根治,如果天气冷会容易反复发作,哮喘发作需要在医生指导口服哮喘药物和消炎药治疗,气候变化需要注意保暖,尽量身体不能受凉,需要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需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注意身体不能受凉。
首先,明确哮喘急性发作的诱因,祛除诱发因素如脱离过敏原,若诱发因素为呼吸道感染要联合抗感染治疗。其次,应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缓解咳喘症状,改善气道阻塞,缓解呼吸窘迫,吸入β2受体激动剂,若症状重不能吸入定量式气雾剂,可以采用。雾化的方式,可选的药物为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
急性哮喘通常都是急性的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呼吸困难。应该给予吸氧,通常都是以面罩吸氧为主。如果病人出现呼吸肌疲弱的情况下,可以应用无创呼吸机来给予同步呼吸。还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促进尿酸代谢药物以及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或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缓解疼痛。对于疼痛部位进行冰敷,减轻炎症反应,患者需要多喝水,减少活动,要低嘌呤饮食,要积极进行系统的治疗等。
通常酗酒、暴饮暴食、熬夜等情况下会出现痛风,需要对症治疗。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依托西布等,可起到抗炎镇痛作用。秋水仙碱也可以考虑。秋水仙碱的治疗量通常难以掌握,因此尚未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通常是肌肉注射。如果是单次大关节发作,也可以考虑关节内注射。
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缓解胸闷症状,可以联合使用激素应用,可以吸氧,要缓解诱因,建议检查过敏原,如果是接触过敏原引起的,要脱离过敏原,平时尽量不要再接触过敏原。如果是感染引起的,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被褥床单要勤换洗。
支气管哮喘病如果发作时,就应该让患者保持坐姿或者半卧床,然后安静休息,让患者消除紧张的情绪,帮助患者解开领扣松开裤带清除口中的分泌物,来保持呼吸到通畅。切记不要被背送患者,避免病人胸腹部受到压力,来限制腹部的呼吸导致呼吸衰竭,从而危及生命。
哮喘发作的时候,会有喘息时间比较频繁的情况存在,以及肺部听诊的时候有喘鸣音的情况存在,诱发哮喘的原因比较的多,在哮喘发作的时候需要注意做积极的治疗,症状比较厉害的时候需要考虑选择使用激素制剂来做治疗的,平时的时候注意做好护理。
痛风的病程,可大致分为疼痛剧烈的「急性发作期」和风平浪静的「临床缓解期」,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痛风同样也要「分期治疗」,如果用药不当,反而会加重病情,有些痛风就是因为不恰当地在急性期加用降尿酸药物而导致症状加重。
那么,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嘱咐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采取局部冰敷(或硫酸镁湿敷),这样可以降低温度,缓解红肿和疼痛;此外,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也有助于减轻局部疼痛;切记,不可在此时进行按摩和热敷,热敷会扩张血管,加重局部肿胀及疼痛。
对局限于 1~2 个关节的持续痛风发作,为快速有效缓解症状,可关节腔内注射长效甾体类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
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三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根据 2016 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症状,对非甾体类抗炎药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类似。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张早期和足量,即在发作的头 1~2 天予最大量,待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后迅速减至常规量,疗程 4~10 天,注意非甾类抗炎药之间不得联用。
秋水仙碱是终止发作的特效药,传统的用法是首次口服剂量 1.0 mg(2 片),以后每 2 h 给予 0.5 mg(1 片)口服,出现下列 3 个指标之一即应停药:
传统用法现已逐渐被小剂量疗法取代,后者开始负荷量 1 mg(2 片),1 个小时后用 0.5 mg(1 片),12 小时后再用 0.5 mg(1 片),以后每次 0.5 mg,2~3 次/日。
与传统用法相比,疗效不减但副作用更小,病人耐受性较好,尤其是老年人和肾功能较差者。
如果前面两种药物效果欠佳,也可口服泼尼松 0.5 mg/kg 2~3 天,之后每 1~2 天减少 5 mg,10~14 天渐减完;短期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较少见。
对发作时疼痛严重者,可联合用药,如「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或「秋水仙碱+非甾类抗炎药」,但一般不采取「非甾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激素」,因为该方案对胃肠粘膜损害明显,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
临床上,有些急性发作期的痛风患者用了降尿酸药物之后,关节疼痛症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较前加重,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痛风患者在骨关节、肌肉、皮肤、血管周围沉积了大量的尿酸,用药后血液中的尿酸降低了,沉积在组织中的尿酸必然向血液转移,刺激关节滑膜并形成尿酸盐结晶,从而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
正是由于血尿酸水平的显著变化可以诱发或加重痛风,因此,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应尽量维持患者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不主张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加用降尿酸药物,而是要等到关节疼痛完全缓解后 2 周后,才可以加用降尿酸药物,而且一定要注意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使血尿酸逐渐平稳下降,避免显著波动。
但是,如果患者是在服用降尿酸药期间出现急性发作,也不必停用降尿酸药,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持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
为了防止疼痛反复,也可以尝试在服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配合小剂量的秋水仙碱(如 0.5 mg,qd)或非甾体类抗炎药。
有些痛风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并不高,因此,这些病人在疼痛缓解后往往不再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事实上,某些患者发作期血尿酸之所以不高,是由于疼痛等应激反应,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而后者可增加尿酸的排泄。
急性期过后,患者血尿酸往往会明显升高,因此,在无症状的间歇期也要坚持应用降尿酸药物,把血尿酸持续控制在理想水平,血尿酸一般以 < 360 mmol/L 为目标值,而对于有大量痛风石的慢性痛风关节炎患者,血尿酸应 < 300 mmol/L,只有血尿酸持续稳定地控制达标,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痛风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