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企业生命周期偏短。要想培育出更多“长寿”企业,企业要加快转变经营理念,确立长远发展战略;应坚持稳健经营,切忌盲目冒进。同时,应引导市场理性消费,从消费者的角度倒逼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声誉、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相关部门也应更加合理地设计涉企政策,防止企业的政策投机行为
日前,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发布,中国两岸三地上榜企业有110家,稳居世界第二。更可喜的是,上榜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绝大多数还实现了排名上升,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但总的来说,与欧美成熟经济体相比,我国企业生命周期偏短。如何才能培育出更多“长寿”企业,需要企业自身“强壮筋骨”,更需要消费者和政府共同发力。
首先,企业要加快转变经营理念,确立长远发展战略。我国企业的短命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主的战略短视造成的。我国很大一批创业者是基于短期投机的目的来创设企业,谋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投机性经营赚取利润,一旦市场机会消失,企业的退出往往不可避免,这部分企业主不具备带领企业长期成长的素质与能力。因此,要延长企业寿命,必须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者素质,开拓创业者视野。
其次,企业应坚持稳健经营,切忌盲目冒进。很多创业者赚到第一桶金后,往往陷入盲目乐观、信心膨胀的成长陷阱。他们开始高估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的扩张能力,误判企业发展环境,忽视甚至无视风险,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退出。具体来说,他们急于进入新领域或扩张企业现有业务的生产经营规模,一旦某一环节出现资金链断裂,整个企业将陷入经营困局。同时,过度扩张又容易导致企业降低品质控制要求,给持续稳健经营埋下隐患。因此,企业应严格规范并遵守决策程序,建立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合理设定成长目标,不盲目追求高速增长,不贸然闯入新市场。
再次,应引导市场理性消费,从消费者的角度倒逼企业更加关注市场声誉、企业形象与品牌价值。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数企业关注的是如何以最低成本迎合用户“价廉物美”的消费心理,对品质与品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市场上粗制滥造的商品泛滥。当前,我国消费升级换代的需求强烈,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开展企业形象与品牌建设,培育长期稳定的忠诚客户,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当然,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涉企政策。一方面,在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基于时间节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被一些企业错误利用,出现了“税收优惠政策一结束,企业退出比率即迅速上升”的不合理现象。另一方面,国家产业政策的不连续,也导致部分产业发展陷入“阶段性整体繁荣与整体萧条”的怪圈,成为当前淘汰“僵尸企业”压力高企的原因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应更加合理地设计涉企政策,防止企业的政策投机行为;还要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企业遵循市场规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