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慢阻肺理应下降,但据美国统计,从1979年至1986年每10万人口中,心脏病死亡率减少12.3%、脑血管减少25.5%,而慢阻肺的死亡率增加28.8%。中国15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平均患病率为1.88%,这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劳动力,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现通过小气道功能测定对慢阻肺可作出早期诊断。吸烟无症状的青年人,其小气道功能仍发生异常,且被动吸烟者亦受影响;戒烟7年后小气道功能可改善,老年吸烟者戒烟可减少50%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肺气肿为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但肺心病经合理氧疗和营养,加强呼吸锻炼,改善通气后,肺心病可有所改善。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炎症性病变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可通过气道反应性测定来发现。工业发达国家哮喘患病率明显增加,病死率1987年比1980年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分别增加40%、60%和1倍。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制订全球性哮喘防治战略文件。我国哮喘患病率为1%,其防治对策是气道高反应者应避免吸入各种理化刺激因素和过敏原,合理应用消炎药(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意)和支气管舒张剂。组织哮喘病人和医药人员的联谊会,提高对哮喘的认识,消除精神心理因素,主动配合防治,从而达到预防、缓解和控制哮喘发作。由于哮喘发病机制甚复杂,故根治困难,需深入研究。可见呼吸病学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 呼吸系疾病的常见病除上述感染、慢阻肺、肺癌三大类外,10年来,对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日趋重视,180余种致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约占64%的病因不清,呼吸病学还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