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是指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神经构成的肺,以及胸膜等组织。
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气体通道(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在呼吸系统中,各器官都有一定的分工,从鼻到各级支气管是负责传送气体,其中鼻腔有加温、湿润和清洁空气等作用,还能在发音时产生共鸣。
咽是一个肌性管道,其上部与鼻腔和口腔相通,下部与喉和气管相通,它是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
气管由十几个“C”形软骨环和其间的平滑肌构成,软骨使气管维持开放状态,保持气体通畅。
平滑肌可改变气管口径,有利于居于其后方的食道扩张,便于食物下行。
气管与支气管粘膜中有腺体,能分泌含多种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粘液,具有抑菌、抗病毒的作用;
而且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纤毛,它能不断地向喉的方向摆动,将粘有灰尘的粘液上移,最后咳出体外,形成痰。
痰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因此不要随地吐痰,污染环境。
喉是呼吸道中的特殊部分,兼有发音的功能。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成人肺内含有3-4亿个肺泡,它是细支气管反复分支而成,其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据估计,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总面积约为100m。但在安静时,气体交换仅由部分肺泡完成,面积约为40m;运动时面积可增至70m。
胸腔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是依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的。呼吸节律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它介于胸腔、腹腔之间,收缩时使胸腔的上下径加大,产生吸气,舒张时产生呼气。
肺活量是表示最大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量,反映了每次肺通气的最大潜力。可用肺量计测定。
正常成年男子平均肺活量为3500毫升,女子为2500毫升。
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是由骨或软骨作为支架,当气体出入时,呼吸道的管壁不会塌陷,使气流畅通。
整个呼吸道有三道保护屏障,一是鼻毛阻挡细菌、病毒和灰尘进入呼吸道;
二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将灰尘粘住并随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将其排出;
三是肺泡内有一种细胞可吞噬肺泡内的灰尘。通过这三道屏障,保证了交换的气体是洁净的。
人体借助于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泡,空气中的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经循环送遍全身,供组织细胞利用。
与此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运至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