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咽炎 >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它是由

时间:2023-02-23 09:26:35作者: xuhdhx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它是由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③肺两部分.如图,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1鼻腔、6咽、5喉、2气管和4支气管.

(2)⑥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器官,呼吸和吞咽这两种动作不能同时进行,以免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猛烈咳嗽,因此我们吃饭时不要谈笑.

(3)由图可知,1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1鼻腔、6咽、5喉、2气管和4支气管,呼吸道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4)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的是⑤喉.

(5)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1)鼻;气管;肺;支气管;喉;咽;

(2)咽;

(3)鼻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4)喉;

(5)肺;气体交换

跪求生物地理中考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 多莉羊的例子p55,

▲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草履虫见课本70页图,71页2题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而且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

第四章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种子植物

▲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本84页表和85页图,课本88页2题

▲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花的结构(课本102)

▲传粉和受精(课本103-104)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 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课本105页1题

▲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叶片的结构

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气孔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

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最后)

▲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植被覆盖率低,

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破坏严重

▲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

▲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如果将绿叶比做制造有机物的“工厂”,它的机器是叶绿体,动力是光,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场所是叶绿体,具体部位是叶绿体的细胞。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1、人类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和森林古猿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2、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要靠生殖系统来完成。

3、男、女主要的性器官分别是睾丸和卵巢,它们分别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分泌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所以它们既属于生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输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输精管和输卵管。

4、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卵是一个细胞。胚胎和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5、人体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新生命的开始(人的发育)起始于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

6、胚胎二个月(第8周)直到出生前,叫做胎儿。胚胎开始发育到成熟(形成婴儿)大约需要40周(280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7、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另外,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8、进入青春期,男性会出现喉结突出、声调变粗等变化,属于第二性征,这是由于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引起。

9、人进入青春期后,除外形的变化外,生理上,男性开始出现遗精,女生开始出现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做月经,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0、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目的: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是优生。

1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六类营养物质。

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蛋白质、脂肪。它们还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12、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淀粉)的分解,与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关的物质是蛋白质。备用的能源物质是脂肪。

13、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是水,它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60%―70%),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水。

14、构成骨骼和牙齿的无机盐是钙和磷,缺钙会使人出现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无机盐,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缺碘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应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是因为缺少含锌的无机盐。

15、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维生素B1能预防脚气病和神经炎,维生素C能预防坏血病,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16、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有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17、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的过程叫做消化,主要通过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

18、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它一般有5―6米长,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19、食物在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依次是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胃、小肠。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20、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分泌胆汁(其中不含消化酶),并储存在胆囊中,可以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胰腺分泌的胰液经胰管流入十二指肠。胰液和肠液既能消化淀粉,又能消化蛋白质和脂肪。

21、肝炎病人不宜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胆汁分泌不足。

22、吃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兰色。

23、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腺)是唾液(唾液腺)、胰液(胰腺)、肠液(肠腺)。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腺)是胃液(胃腺)、胰液(胰腺)、肠液(肠腺)。对脂肪起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腺)是胆汁(肝脏)、胰液(胰腺)、肠液(肠腺)。

24、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分别占30%、40%、30%。

25、“平衡膳食宝塔”中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脂肪。

26、绿色食品是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可分为A级和AA级两类。前一类是指允许限量使用化学物质,后一类是指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物质。

27、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有骨和软骨作支架。人体主要的呼吸肌是肋间肌和膈肌。肋间肌收缩,胸廓前后径扩大;膈肌收缩,胸廓上下径增大。

28、鼻腔内有鼻毛,可阻挡灰尘细菌,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分泌黏液,可粘住灰尘细菌,黏膜中还分布着毛细血管,可加热凉空气,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29、肺内有许多肺泡,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里需透过二层细胞。

30、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是咽。吃饭时说笑,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遮住喉口,使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危险。

31、气管和支气管内壁上生有纤毛,向咽喉方向摆动,把灰尘、细菌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其中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一起送到咽部,经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形成的部位在气管和支气管。

32、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病人呼吸困难。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

33、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约为16次。

34、测量胸围差时,受测者取自然站立的姿势,双手自然下垂,呼吸要均匀。测量时软尺在胸前下缘要与乳头上缘平齐,在背侧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软尺松紧要适宜,并且不要有折转。

35、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36、人的呼出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7、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

38、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39、胸围差的计算方法是尽力深吸气时的胸围长度减去尽力深呼气时的胸围长度。

40、血液中加入抗凝剂,上层淡黄色半透明的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两层交界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很薄,呈白色)。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中90%的成分是水

41、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形成它必不可少的物质是铁。贫血患者应补充蛋白质和铁。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42、血细胞中,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是红细胞,起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白细胞,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43、成年人血量相当于体重的7%―8%,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会有生命危险。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44、血型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ABO血型系统包括四种血型:A型、B型、AB型和O型。输血时,若血型不合,红细胞会凝集成团,所以输血时,应同型输血。

45、成年人心率值是75次/分,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血压一般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测量部位是上臂肱动脉。血压的正常范围是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

46、与心室相连,把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与心房相连,把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是毛细血管。动脉出血时,应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应在远心端止血。

47、红细胞(RBC)的正常范围是男(4―5.5) 10 个/升,女(3.5―5.0) 10 个/升;白细胞(WBC)的正常范围是(4―10) 10个/升;血小板(PLT)的正常范围是(100―300) 10 个/升。血红蛋白(Hb)的正常范围是男120―160克/升,女110―150克/升。

48、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前臂隆起的血管是静脉,使血管隆起的结构是静脉瓣。静脉瓣存在于四肢血管的内表面,防止血液倒流。

49、血液循环的发现者是英国医生哈维。

50、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途径有:(1)以汗液形式通过皮肤排出。(2)以气体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3)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粪便(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人体排出的废物进入外界环境,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51、尿的形成和排出通过泌尿系统完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2010年地理总复习纲要(七年级)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0°纬线又叫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3、比较经线和纬

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4、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5、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6、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运动周期

一天(24小时)

一年

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四季变化

7、特殊的纬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NS),南北极圈(66.5°NS)

8、地球上的五带: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

9、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0、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1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一般来说,比例尺小,内容简单,所画范围大,反之,选用比例尺大,内容详细,所画范围小。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12、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13、等高线图上形态不同的五种山地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4、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第二单元

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称地球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3、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地球表面海陆处于不停的运动与变化之中。

6、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7、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第三单元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2、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3、在北半球大陆,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5、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6、、世界降水的分布差异: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温带地区沿海的降水多于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第四单元

1、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3、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4、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的社会、环境、资源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6、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7、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8、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9、世界的三大宗教: 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0、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第五单元

1、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属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3、 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4、 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第六单元

亚洲

1、亚洲:世界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东半球和北半球。

4、亚洲地形河流的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发源于中部,呈发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5、亚洲气候特征: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冬季风: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气温降低,降水不多。

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丰沛的水汽和大量的降水。

6、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占全球的60%。

7、 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六个国家(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东南亚

1、 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来和东亚各港口最短的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水稻生长要高温多雨的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农作物,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的最大产地。

3、东南亚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下游河谷平展宽缓,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河岸两侧形成冲积平原。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集中的地区。

中东

1、长期的国际热点地区:因为水资源、石油、文化上的差异、领土纷争引发冲突。

2、 中东地理位置:处在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之地)。

3、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4、 中东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水资源匮乏。

5、 中东居民主要是白种人,多数国家和地区居民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6、 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沙特阿拉伯的麦加被伊斯兰教尊为圣城。

极地地区

1、 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还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2、 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3、 南极的象征---企鹅,北极的代表---北极熊。

4、我国在南极地区先后建立了长城站和中山站,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

5、《南极条约》: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日本

1、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

2、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许多小岛组成。

3、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著名的活火山。

4、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具有一定的海洋性。

5、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火山和地震。

6、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经济。

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多优良的港湾、先进的科技、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工业主要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工业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是便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依赖国际市场。

7、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日本文化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首都东京。

印度

1、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地势较为平坦,高原、平原面积广大。印度半岛东西两侧分别为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

2、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3、绿色革命实现粮食自给有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

4、主要经济作物有居世界前列的黄麻和棉花。

5、主要工业:钢铁和棉麻纺织工业都分布在原料产地附近。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为加尔各答,它也是印度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也是印度最大的海港。

6、首都为新德里。信息产业中心为班加罗尔。

7、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文明古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是泰姬陵,目前,印度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

美国

1、 美国的领土组成:50个州(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夏威夷州位于热带海洋中、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在北寒带)。美国首都华盛顿,国旗:星条旗。

2、 地形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落基山区、中部中央大平原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区。平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3、 唯一跨寒、温、热带的国家。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4、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美、加两国交界处的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5、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力量雄厚,发展工业具有许多优势,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工业总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

6、 在对外贸易方面,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进口小汽车、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7、 人种以(白)种人为主,也有少部分黑人,土著居民印地安人属于黄种人,属于(移民)国家。

8、 美国人口分布不均。美国人口稠密地区是沿海平原和五大湖附近。而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9、 纽约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港口,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洛杉矶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圣弗朗西斯科又名旧金山,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金融、贸易、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天然良港。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5、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6、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还要关注今年的热点问题啊。世博,地震,石油进口等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