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咽炎 >

修改病句(呼吸道也有交通拥堵阅读答案)

时间:2023-08-15 21:24:27作者: xuhdhx

一、修改病句

①把“防止”去掉;或把“防止”改为“实现”;或把“不”去掉(

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如果„„那么

二、一道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题

A。

解析:题干认为吸引乘客优先乘坐公交车可以缓解B市的交通拥堵情况。如果A项为真,即公交车才是造成交通堵塞的主要因素之一,则吸引乘客乘坐公交车反而会加重B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削弱了题干的结论。B项是无关项,C项只是对一部分私家车主没有吸引力,但对其他人群可能有吸引力,还是能稍微缓解交通拥堵情况;D项也只提到了老弱病残,对于青壮年来说,可能改乘坐公交车,所以也可能缓解交通拥堵情况。因此,正确答案是A。

三、人生无处不读书阅读题答案

答案:

1. ⑴巴黎有严格的交规,更有严格执行交规的驾驶人和行人。⑵巴黎街道环岛多意味着出口多,一遇拥堵,选择也就多。⑶巴黎的地铁比较发达,50米之内大多能找到站口。⑷巴黎不堵车还在于它搞的是交通大战略。(答对3处即3分)

2. 答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的说明了巴黎街道环岛多出口多的特点。(3分,若答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不给分)

3.“大多”是指大部分,这里是说巴黎地铁大部分都能在50米之内能够找到站口,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若删去,就太绝对了。(2分)所以不能删去,这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共3分)

4. 地铁中心站、轻轨、城际、公共汽车站和出租车站、大型地下停车场的布局。(或:地铁中心站、轻轨、城际、公共汽车站和出租车站、大型地下停车场的立体交通网。)(2分)

5.本句运用比喻,把狭窄的街巷比作“毛细血管” (1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巴黎扩宽路面的建设情况。(1分)(共2分)

四、雾霾的危害有哪些阅读答案

1.(1)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2)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3)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推波助澜

2.①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危害。

②作比较,将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与沙尘暴作比较,突出说明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的特点。③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程度不同。

3.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喻成移动的“空气过滤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人每天大量呼吸并过滤空气的特点。划线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科学性。

4.面对雾霾天气,我们应该如何抵御PM.5污染呢?

5.①多雾天气时,空气污染严重,锻炼会加重贫血病情;②遇到拥堵,应该熄火,避免汽车尾气污染;③戴口罩并不能有效抵御PM.5以下颗粒物的污染。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提示,阅读相关文段,找到文中有关雾霾影响人体健康的文字信息摘引概括即可。

考点:梳理文字,概括要点。

点评:本题容易,题目已经指明的文段,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易于概括。阅读中概括要点,首先要想到在文本中寻找文字信息,有明确的信息就直接引用,没有信息就根据相关内容自行概括。

2.

试题分析:本段落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将“”与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进行比较,是比较说明;分别从“粒径”大小不同来说明,是分类别。选其一说明方法来说明其说明了什么,注意用评价语,比如“准确”“全面”“突出”等。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很明确。说明文,主要是来说明说明对象特征的,一切的说明方法的使用都是为了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3.

试题分析:先点明是“比喻说明”,再说明这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要用评价语“生动”“形象”。

考点:说明方法了解

点评:本题不难,比喻说明的方法一目了然。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打比方”,就是比喻,而“作比较”就是对比,一是“喻”,一是“比”,是不同的。

4.

试题分析:先要了解本段中心内容是“抵御PM.5污染”的方法,然后用设问句或陈述句来引起或总领下文。

考点:理解文章,语言表达。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浅显易懂。此类题,先要了解文章写的内容,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点作一梳理,找到主要信息点加以说明。

5.

试题分析:概括以上所解答的问题,从“雾天的特点”“开车对环境的影响”“PM.5对人体的影响”几个角度来谈。

考点:联系实际,发表意见。

点评:本题不难,可参照前面的回答联系实际表现观点。阅读题,有时前后几题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解答时要关注各题之间的联系点,不能做过就忘,做后面的题目里要想一想前面做的题有没有可供参照思考的内容。

五、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nb...

C

试题分析:梳理文段中的关键信息“收费公路免费”“客流量暴增”“交通大拥堵”“多起事故”,再看各项,哪一项与这些信息联系最为密切,表达了文段的中心意思。A句显然是是交代“背景”,不是表达中心意思,B句是举例,不是文段的中心意思,D句更与本段内容无关,所以选C。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