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其实还真是有癌症的,只是这种疾病在当时并不叫“癌症”罢了。古代医生对癌症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都知道这是很难医治的重病。
古代的癌症叫什么?首先,现代的医生都知道癌症的本质是由于癌细胞无限增殖而破坏了正常的细胞组织,但古人并没有这种深刻的认识。
古人对癌症的刻画,只能是基于病症的表象,而不是它的机理。
对于癌症这种疾病,古人称之为“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岩石,如同山峰的形状那样,像山石一样坚硬的意思。
这是由于古人发现,得了癌症的人都会产生肿瘤,都会鼓起来,所以就用这个字来描述。例如:
古人在描述妇女因患乳腺癌而凸起肿瘤时,就这么解释道:高突如喦顶,烂深如喦壑。
虽然古代的医学技术比较浅薄,但医生们也明白,癌症的根源不在表而在里。
例如,南宋医生杨士瀛在《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中就对此议论道:
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这里说的很清楚,虽然肿瘤垂了出来,但关键不在于表象,而是因为“毒根深藏”,根源在于里面。
只是他不知道,癌症的具体成因是什么,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总而言之,古代对癌症是有认识的,只是还不够深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