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太极拳 作为体育疗法,在医学上是有充分根据的。拳谚说:“拳能疗病道理简,畅活气血体自健。”据近世太极拳著作以及医学观察、调查研究等资料记载,太极拳辅助医疗的适应症是相当广泛的。下面就是我整理的:练太极拳与医治慢性病。供您阅读!
练太极拳与医治慢性病
一般地说,它对凡属五脏六腑的各种慢性疾病,诸如高血压、心脏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胃炎、消化不良,肠胃或子宫等内脏下垂、肠粘连、慢性肾炎、糖尿病、肺结核、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大、脂肪肝、气管炎、哮喘、神经衰弱、遗精盗汗、肥胖症、关节炎以及各种神经痛等慢性疾病或症状,都有一定的疗效。尤其对于一些单纯使用中西药品久治不愈的痛疾,当人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和坚持太极拳的锻炼时,结果不少人都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身体一天天地健康起来,疾病却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我们也见过练太极拳使癌细胞消失的记录。但必须说明,不论太极拳、气功或其他体育医疗,一般都属于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不药疗法”;综观治愈疾病或疾病恶化的因素,那无疑是多方面的。我们既不可抹煞太极拳或气功的良好疗效,但也不宜信口开河地把一切疗效都归功于它。太极拳作为体育疗法是行之有效的,不过,务须施行得法,并能与日常生活卫生以及其他必需的医疗配合一致。任何溢美之词反而会使人们难于深信的。所以,还是应该提倡实事求是。
对付慢性病的 方法 和态度,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还说过:“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结合以太极拳作为体育疗法来讲,不难认识到,这些话确实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首先,在精神上必须乐观,要克服病态心理,尤应提高对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既不可整天价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绪,到处奔走,盲目求治,也不要消极悲观,坐以待毙。医家常说:“良好的情绪,能使病痛立时痊愈一半。”这话虽是指患者的心理作用而说的,但因病而紧张或悲观失望的心理状态,客观上确是不利于病的,甚至会使病情恶化。其次是不要片面地去追求速效。为了积累些科学数据,在病员们学了一两个月太极拳或气功后,辅导者作些疗效的记录倒很有必要;但即使有“惊人”的疗效,也不过是近效罢了。若就此大肆宜传招徕,那就未免“为时过早”了。因为一些近效往往是不巩固的。所以,我们宁可把调子放得低些,而使坚持锻炼下去的思想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些,扎实些,这样效果必定会更好一些。
练太极拳与医治慢性病
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在锻炼方法上也要有所区别,而不应该“一刀切”。俗话说“久病成良医”。因此,在医生指导下,由病员自己去认真求索和悉心体认对症的锻炼方法往往更好。因为即使所患系同一病种,各人的具体情况也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有两个神经衰弱的人,一个睡前练拳效果很好,使失眠的症状日渐消失;而另一个睡前练拳不但治不了失眠,反而使失眠的情况更趋严重。按一般情况分析,此当是后者没有掌握好松静的要求,本欲求得大脑皮层的宁静和抑制,但结果反而引起兴奋。要改善这种情况,除了注意练拳的身心内外的松静要求之外,同时也可把练拳时间从睡前调整到黄昏、上午或早晨。但究竟怎样为好,还得通过本人的亲身实践。
为了增加疗效,最好在练太极拳前练练气功站桩或导引功法。这原来都属于 武术 的基础功夫,它对练任何门派拳术的运动员,都有所要求。拳谚说“未练拳,先站桩”,又说“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太极拳也不例外。在早期的太极拳专著中是记有这种要求的,只是如今往往因求速成而取消了这些要求。其实任何拳术套路,不论在技击或医疗保健方面,都是各有长短的。打个比方说,练太极拳对于辅助医治肥胖症是有一定功效的;但对一般减肥,特别是对缩小脂肪积聚过多的“大肚子”, 就远不如弯腰运动和仰卧起坐来得有效。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太极拳根本就没有腰腹折迭的弯腰动作。太极拳谚说“低头哈腰,拳艺不高”,拳诀说“脑后一掌要真魂”,所以,太极拳压根儿就不准有弯腰运动式,而且特别强调做到“腰如轴立”的。这样它在消除“大肚子”方面就远不如简单的弯腰和仰卧起坐了。所以我们不妨在清晨起床前先练练仰卧起坐,以及在练太极拳前加练几遍弯腰动作。此外,在练拳之后,趁着两手心的温度较高,最好紧接着搓手加温,然后先做些浴面、摩头、拍身、揉胁等保健性按摩,随后也可针对自己的疾病进行自我医疗按摩,这样做不仅对于慢性病,而且对某些急性病也有良效。如:感冒初起时,点按和搓摩风池穴;感冒、鼻炎用双手拇、食指同时一前一后点按迎香和风池穴;眼疾或头痛揉太阳穴;咽痛掐少商和鱼际穴。只要不是开放性的创伤,一般痛症都可做轻重程度不同的自我按摩。至于对心区、肝区、肠胃和肾腰的保健按摩,那更是简单易行和行之有效的。所以,练太极拳的慢性病患者最好也能学习一下自我按摩。
以上所说的气功站桩、导引(包括基本功、 体操 等)和自我按摩疗法,病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宿疾,结合和围绕练太极拳进行综合治疗。只要运用能得其宜,其效果肯定要比只练太极拳好得多。这些“动静相济、内外并练”的锻炼原则,以及“集众术为我健康所用”的主张是相吻合的,当然也是合乎医理的。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各种锻炼方法的应用要协调一致,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上,要与自己的体质和病情相适应,不论锻炼过度或不足,其效果都是不理想的。因为体育疗法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大体上就相当于药物疗法的药物剂量。
慢性病患者格外可贵的,是能够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以及风雨无阻地进行经年不辍的锻炼。在严寒、酷热的季节或潮湿的雨季,只要能在这类恶劣气候条件下坚持比较艰苦而又适度的锻炼,就不但能磨练一个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对身体也有着微妙的、有益的影响。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对于不同季节的养生、医疗效果及其方法,就有许多精辟的沦述。如《 黄帝内经• 素问》 说“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又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这是指出养生保健必须适应天时和季节变化的总则。再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一伤寒病源说,指的是跨季节的“过时而病”。与此相反,如冬能养精,那开春后的各种毛病就少了。至少“伏病冬治”“冬病伏治”,则是指慢性病缓解季节的治疗和调理,也就是越过急性发作期的“跨季而治”。这些医理,对于采用太极拳作为体育疗法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凡能坚持“冬练三九”,方法恰当,那就像“冬季进补”一样;若能顺利地做到“冬练三九”,并在三九天没有得病或发病,那么到一r 春、夏,各种病痛就少了。与此相仿,凡能坚持“夏练三伏”的也是如此,惟季节不同而已。凡冬天易发的病,如支气管炎、关节炎等,在伏天未发作期间,就可有针对性地来练。如: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除了练整套太极拳以外,还可选择“野马分鬃”等含有扩胸内容的拳式,反复进行单练,渐渐做到每回单练几十遍。对症治疗慢性关节炎,那也须在缓解的伏天多做关节活动,每次练到温热而润活。这样练到秋冬,关节炎复发的可能性就要小些;经过一年或数年的认真锻炼,就完全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不药而愈的。
大凡坚持终年不间断地练太极拳的人,都有这种深刻的体会:在南方,雨季锻炼,淋雨的日子较多,但感冒、风湿痛一类疾病反而少了。在南方炎热的三伏天里,中暑是常见病,但坚持练太极拳的人中暑较少。在北方,寒冷的季节较长,有关的流行病也多。但奇怪的是:三九练练,病就少了;三九缩缩,病就多了。以上说明,太极拳的防病、治病效果都是比较好的。但它的治疗特点是“积功而治”,或简称为“慢治”。它与太极拳的“慢中求功”,以及患者形成慢性病的漫长过程一样,都冠以一个“慢”字。因此,采用太极拳辅助医治慢性病时,就不可心急,也不要急求速效,而应该执著地去追求长远的、牢固的效益。每天练拳所费的工夫,只要坚持不辍,那是不会白白浪费的。练与不练终究是大不相同的。
杨澄甫先生说过:“学者若费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这就是所谓“久之为功”,无论对于提高拳艺水平或医疗保健的功效来说,这个道理是一以贯之的。常言道:“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应当相信:只要坚韧不拔地努力奋斗,善于与病魔作斗争,那就一定会有“功成病除”、摘去“病号”帽子的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