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医学院的学生都是先学病理学,再学病理生理学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基础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两门课,两者有非常大的区别。病理学是研究病变组织或器官在显微镜下的细胞组织的病理改变;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病的生理机制。
推荐考研学校: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专业是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侧重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而病理生理学则注重机能和代谢方面改变的研究。
个人认为报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方向就业前景不错,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隶属于基础医学一级学科,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因此我觉得就业前景乐观。
就业前景不错。
前景乐观的同时需要重视自身发展
近年来,相继出现了许多新的疾病种类,新的突发状况,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于是疾病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和治疗方法亟待专业领域的专家去研究,再棘手的疾病也要从基础去探究,因此,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毕业生会有很多就业机会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乐观前景的背后,毕业生也要重视自身水平的提高,时代在进步,思想在进步,研究方法同样在进步,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努力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可以更好的帮助自己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生理、生化和病理是医药相关专业的必学科目,三者相辅相成、彼此关联,建议在学习时,对这3门课程进行关联复习和理解。
一般认为生理学偏重于正常机体的整体器官、组织等功能和结构介绍,而病理学也偏向于重点介绍疾病状态下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功能及结构变化,均属于宏观角度;生化即生物化学也从微观角度阐述了上述器官和组织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和原理。
1.三斛火,一壶冰。蓝桥捣熟隔云深。无方可疗相思病,有药难医薄幸心。
出自宋代诗人赵必《鹧鸪天(戏赠黄医) 》
2.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遍章。
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
绪论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细胞的超威结构及其基本病理过程
一、细胞核
二、细 胞 膜
三、内质网
四、线粒体
五、高尔基体
六、溶酶体
七、过氧化
八、细胞骨架
第三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一、肥大
二、增生
三、萎缩
四、化生
第四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变性和物质沉积
二、坏死
第五节 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 再生
一、组织的再生能力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三、再生的调控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二、瘢痕组织
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三、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出血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
二、梗死的病变
三、梗死的影响和结局
第六节 水肿
一、水肿的原因和机制
二、水肿的病变
第四章 免疫病理
第一节 组织损伤的免疫机制
一、Ⅰ型变态反应
二、Ⅱ型变态反应
三、Ⅲ型变态反应
四、Ⅳ型变态反应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
一、排斥反应的机制
二、排斥反应的病变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和举例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二、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五章 炎症
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原因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第二节 急性炎症
一、血液动力学改变
二、血管通透性升高
三、白细胞的渗出和吞噬作用
四、炎症介质
五、急性炎症的类型
六、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三节 慢性炎症
一、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第六章 遗传与疾病
第一节 遗传病
一、染色体病
二、单基因遗传病
三、多基因遗传病
第二节 先天畸形
一、畸形学基本概念
二、胚胎的发育和畸形的形成
三、先天畸形的成因
四、先天畸形的形成方式和类型
第七章 肿瘤
第一节 概述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第三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一、核酸代谢
二、蛋白质代谢
三、酶系统
四、糖代谢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二、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
三、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第七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二、肿瘤的分类
第八节 上皮性肿瘤
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三、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
第九节 间叶组织肿瘤
一、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二、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第十节 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
第十一节 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第十二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一、常规的病理形态学检查
二、新开展的检查方法
第十三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二、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
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学说
三、病理变化
四、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高血压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第三节 动脉中膜钙化
第四节 动脉炎
一、大动脉炎
二、坏死性动脉炎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五节 动脉瘤
一、动脉瘤的形态学类型
二、根据动脉瘤壁的结构分类
第六节 风湿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变
三、各器官的病变
第七节 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八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节 心瓣膜病
一、二尖瓣狭窄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四、主动脉瓣狭窄
第十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一、心绞痛
二、心肌梗死
三、冠状动脉性猝死
第十一节 心肌病
一、原发性心肌病
二、克山病
第十二节 心肌炎
一、病毒性心肌炎
二、细菌性心肌炎
三、寄生虫性心肌炎
四、免疫反应性心肌炎
五、孤立性心肌炎
第十三节 心包炎
一、急性心包炎
二、慢性心包炎
第十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
一、二腔心及三腔心
二、房间隔缺损
四、Fallot四联症
五、动脉导管开放
六、主动脉缩窄
七、大血管移位
第十五节 心脏肿瘤
一、心脏良性肿瘤
二、心脏恶性肿瘤
三、心脏转移性肿瘤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鼻及鼻窦疾病
一、鼻衄
二、鼻炎
四、鼻及鼻窦肿瘤
第二节 咽部疾病
一、咽炎
二、扁桃体炎
三、咽部肿瘤
第三节 喉部疾病
一、喉炎
二、喉肿瘤
第四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
一、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二、急性细支气管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支气管扩张
第五节 肺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肺炎
三、职业性肺疾病
四、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五、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六、肺不张和肺萎陷
七、呼吸窘迫综合征
八、肺癌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食管疾病
一、食管的狭窄与扩张
二、食管的炎症
三、食管癌
第二节 胃肠疾病
一、胃炎
二、溃疡病
三、胃癌
四、阑尾炎
五、非特异性肠炎
六、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七、缺血性肠病
八、吸收不良综合征
九、Whipple病
十、肠梗阻
十一、肠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
十二、肠肿瘤
第三节 肝胆疾病
一、循环障碍
二、代谢性疾病
三、病毒性肝炎
四、酒精性肝病
五、肝硬变
六、药物性肝损伤
八、胆石症
九、胆管炎和胆囊炎
十、原发性肝癌
十一、胆道癌
第四节 胰腺疾病
一、胰腺炎
二、胰腺癌
第十一章 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一、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
二、巨大淋巴结增生
三、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第二节 组织细胞增生症X
一、Letterer-Siwe病
二、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
三、嗜酸性肉芽种
第三节 恶性淋巴瘤
一、何杰金病
二、非何杰金淋巴瘤
第四节 白血病
一、急性白血病
二、慢性白血病
三、毛细胞白血病
第五节 骨髓增生性疾病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三、骨髓纤维化
第六节 多发性骨髓瘤
第七节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附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四、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五、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六、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七、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八、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
九、IgA肾病
十、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第二节 尿毒症
第三节 肾盂肾炎
一、急性肾盂肾炎
二、慢性肾盂肾炎
第四节 尿石症
第五节 肾盂积水
第六节 肾肿瘤
一、肾细胞癌
二、肾母细胞瘤
第七节 膀胱肿瘤
一、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二、膀胱癌
第十三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外阴疾病
一、尖锐湿疣
二、女阴营养不良
第二节 子宫颈疾病
一、慢性子宫颈炎
二、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三、子宫颈原位癌
四、子宫颈癌
第三节 子宫体疾病
一、子宫内膜增生症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子宫肿瘤
第四节 滋养层细胞肿瘤
一、葡萄胎
二、侵蚀性葡萄胎
三、绒毛膜癌
第五节 输卵管疾病
一、输卵管炎症
二、输卵管妊娠
第六节 卵巢肿瘤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二、卵巢性腺间质肿瘤
三、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第七节 乳腺疾病
一、乳腺结构不良
二、乳腺癌
第十四章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第一节 睾丸和附件炎症
一、肉芽肿性睾丸炎
二、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
三、睾丸树胶样肿
四、精子性肉芽肿
五、附睾结核
第二节 睾丸肿瘤
一、精原细胞瘤
二、胚胎性癌
第三节 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
二、前列腺癌
第四节 阴茎癌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节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
一、下丘脑及垂体后叶疾病
二、垂体前叶功能亢进
三、垂体前叶功能低下
四、垂体肿瘤
第二节 甲状腺疾病
一、非毒性甲状腺肿
二、毒性甲状腺肿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
四、甲状腺炎
五、甲状腺肿瘤
第三节 甲状旁腺疾病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甲状旁腺增生症
二、甲状旁腺肿瘤
第四节 肾上腺疾病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三、肾上腺肿瘤
第五节 胰岛疾病
一、糖尿病
二、胰岛细胞瘤
第六节 APUD系统肿瘤
一、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二、异位产生激素的肿瘤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疾病
第一节 神经系统对损伤的基本反应
一、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反应
二、常见的并发症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
一、细菌性疾病
二、病毒性疾病
第三节 缺氧与脑血管病变
一、缺血性脑病
二、脑梗死
三、脑出血
第四节 创伤
一、脑膜损伤
二、脑实质损伤
第五节 肿瘤
一、中枢神经肿瘤
二、周围神经肿瘤
三、转移性肿瘤
第六节 脱髓鞘疾病
一、多发性硬化症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三、急性坏死出血性白质脑炎
四、Guillian-Barre综合征
第七节 变性疾病
一、Alzheimer病
二、慢性进行性舞蹈病
三、震颤性麻痹
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第八节 代谢性疾病
一、代谢性脑病
二、先天性代谢障碍
第十七章 骨关节疾病
第一节 骨折愈合
一、骨折愈合过程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附 病理性骨折
第二节 骨肿瘤
一、原发性骨肿瘤的分类
二、常见的骨肿瘤
第三节 佝偻病和骨软化症
附 骨质疏松症
第四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五节 大骨节病
第十八章 传染病
第一节 结核病
一、肺结核病
二、肺外器官结核病
第二节 麻风
第三节 伤寒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一、梅毒
二、淋病
第七节 深部真菌病
一、念珠菌病
二、隐球菌病
三、曲菌病
四、毛霉菌病
五、放线菌病
第十九章 寄生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一、肠阿米巴病
二、肠外阿米巴病
第二节 血吸虫病
附 急性血吸虫病
第三节 华支睾吸虫病
第四节 肺吸虫病
第五节 丝虫病
第六节 包虫病
一、细粒棘球蚴病
二、泡状棘球蚴病
病理生理学与病理学是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它们有所不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理因素与疾病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学科。病理生理学主要关注疾病过程中生理机制的变化,着重于揭示各种疾病的生理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的本质、规律、诊断和治疗的学科。病理学主要关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包括对疾病的病因、病变、症状和治疗的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因此,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研究目的,它们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主要是原因、症状、危害不一样。
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生长环境不适应引起的生长障碍,症状主要有:缺素,黄叶,烂根,落叶等等,危害一般较病理性轻,不适环境改善后可恢复。
病理性病害,也称侵染性病害,有病原微生物侵染(真菌,细菌,病毒等),症状与病原而区别,多数情况下传播快,危害大,严重时引起植物死亡。
英文缩写: pai 中文全称: 甲状旁腺活性指数 英文全称: parathyroid activity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