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常见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次是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水痘、风疹、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感染从上呼吸道开始,气道上皮有广泛的破坏,粘膜发生溃疡,被覆纤维蛋白性膜。气道的防御功能降低,容易招致细菌感染,免疫状态低下者,尚可合并真菌、原虫特别是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单纯性病毒性肺炎引起间质性肺炎,肺泡间隔有大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血浆蛋白和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膜距离增厚。肺炎可为局灶性或广泛弥漫性,甚至实变。肺泡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细支气管内有渗出物。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甚至结节性钙化。
【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粘痰。体征往往缺如。X线检查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减少或略增加。病程一般为1~2周。在免疫缺损的患者,病毒性肺炎往往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紫绀、极度衰竭,可伴休克、心力衰竭和氮质血症。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体检可有湿罗音。X线检查显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多见于两下2/3肺野。
诊断
一、病史、症状:
起病缓慢,初期多有咽干、咽痛、喷嚏、流涕、发热、头痛、纳差以及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病变累及肺实质可有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胸痛、气短等症状,病史询问应特别注意有无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情况。
二、体检发现:
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在肺下部闻及小水泡声。
三、辅助检查:
(一) X线胸片,两肺呈网状阴影,肺纹理增粗,模糊,严重者两肺中、下野可见弥漫性结节性阴影,实变者少见。
(二)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也可稍高或偏低,继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三) 病原学检查:病毒培养较困难,不易常规开展,肺炎病人的痰涂片仅发现散在细菌及大量有核细胞,或找不到致病菌,应怀疑病毒性肺炎的可能。
(四)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或血清抑制试验抗体滴度增高4倍或以上有确诊意义。近年用血清监测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有助早期诊断。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标组化法,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等,可进行病毒特异性快速诊断。
【饮食保健】
食疗方:
材料:柚子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猪瘦肉250克。
做法:诸药共煲汤服食,每日1剂,分两次服。
材料:百合50克,薏米200克
做法:加水5碗,煎成3碗,分3次服,每日1剂。
材料:核桃仁、冰糖各30克,梨150克
做法:共绞碎,加水煮服。每次1匙,每日3次。
材料:杏仁10克(去皮尖打碎),鸭梨1至2个,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鸭梨切块去核,与杏仁同煮,梨熟加入冰糖,代茶饮用。
患者吃什么好?
①吃高营养容易消化的饮食。主食可吃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副食多吃肉、鱼、蛋、家禽和豆制品。一般每日早餐加鸡蛋1只,午、晚餐各加肉类2-3两。
②发高热、食欲不振可吃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包子、馄饨等。副食如肉糜炖蛋、肉圆、蒸鱼等,每2-3小时吃1餐,每日6餐。也可吃流质如牛奶、豆浆、米汤、麦乳精、藕粉、肉汤、鸡汤、炖蛋等,每日6餐。因流质供应热卡与营养素不足,故不宜长期采用。
③多吃清热生津的瓜果,如梨、西瓜、黄瓜、冬瓜、荸荠、桔柑等。
患者不适宜吃什么?
忌食辛辣、过咸食物。
戒烟、酒。
【护理】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约占25%~50%,患者多为儿童,成人相对少见。
【治疗】
预防
病毒感染后抗体出现较迟,对控制感染作用不大。干扰素对易感细胞的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有阻止病情发展和防止其播散作用。细胞免疫对某种病毒有控制作用,如白血病或何杰金病的细胞免疫缺损,很易感受疱疹和水痘属病毒,而对其他病毒却无易感性。目前国内已对婴幼儿广泛接种减毒麻疹活疫苗,现麻疹已极为少见,麻疹肺炎更为罕见。
人体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对易感的病人,特别是针对水痘与麻疹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异性免疫接种对流行性感冒、腺病毒、麻疹等虽有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止发作。
【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粪常规。
2、X线检查。
3、体液免疫检测。
4、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
5、细菌培养。
6、CT检查。
7、内镜检查。
【鉴别】
细菌性肺炎、SARS、AP、流感病毒性肺炎、肺结核、肺真菌性肺炎等疾病相鉴别.
【并发症】
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病人病情逐渐加重,或在暂时的改善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咳嗽,咳脓痰,并且出现肺部实变体征,X 线发现肺部有片状和斑片状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