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那么你在治疗鼻炎的时候知道哪些注意事项呢?
随着天气变冷,感冒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因寒冷或天气变化导致的鼻炎、鼻窦炎患者数量也急剧增加。对此,专家告诉我们——
鼻窦炎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急性鼻窦炎还是慢性鼻窦炎,都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很多药店,都有各种声称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很多患者自己购买药物进行自我治疗。但由于不了解鼻窦炎的发病特点,常被误诊误治,导致急性鼻窦炎病程迁延,慢性鼻窦炎反复急性发作。这主要是由于对鼻窦炎的特点缺乏认识,没有正确规范的诊治,没有积极的预防。
它能引起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鼻窦粘膜急性炎症,即普通感冒(不包括流行性感冒),可导致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并伴有头痛、面颊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一般不超过10天。由于鼻窦内分泌物流出受阻,理化环境变化不能及时缓解,会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流脓、鼻塞、头面部疼痛,严重者甚至导致发热。这时发展成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由于鼻粘膜后端靠近连接中耳和鼻咽的咽鼓管,咽鼓管的炎症和肿胀会导致中耳免疫力下降,还会伴随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导致耳朵闷和听力下降。
慢性鼻炎发生在病程超过12周的时候
目前将持续12周以内的鼻窦炎定义为急性鼻窦炎。病程超过12周,称为慢性鼻窦炎。其实慢性鼻窦炎的病因是不确定的,细菌、真菌、生物膜和细菌形成的超抗原可能是病因。传统上将慢性鼻窦炎分为无鼻息肉型和有鼻息肉型两种。慢性鼻窦炎的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流鼻涕、感觉减退,有时还有头面部疼痛。由于症状持续时间长,会造成睡眠不佳和疲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
过敏原引起的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有鼻痒、打喷嚏、鼻塞、鼻分泌物,常伴有眼痒、鼻塞,部分患者还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变应性鼻炎可导致窦口阻塞和窦内粘膜炎症,已被鼻窦CT检查证实。
感冒超过10天可能是鼻炎
临床症状在急性和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患者突然鼻塞、清鼻、打喷嚏时,往往认为自己感冒了,要注意鉴别是否是过敏性鼻炎。但对于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患者,仅从症状判断很容易混淆。感冒症状一般持续7~10天。如果10天以上反复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要看这些症状是不是经常出现在早上,还是在接触灰尘或鲜花时出现。有些患者只有暴露在冷空气中才会出现上述症状,因此应考虑非过敏性鼻炎,如血管舒缩性鼻炎。如果粘脓鼻分泌物和鼻塞症状超过3个月,应考虑慢性鼻窦炎的可能性。
但仅凭症状无法明确区分上述鼻炎,最好找专业耳鼻喉科医生接受必要的检查,否则容易延误病情。一般来说,病毒感染往往会引起鼻粘膜急性充血肿胀和咽部粘膜充血。急性细菌性鼻窦炎可见到中鼻道脓性分泌物,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常见到鼻粘膜苍白、水肿,有时呈暗红色。为了区分鼻炎是过敏性鼻炎还是非过敏性鼻炎,医生往往会给患者做一些皮肤过敏原或鼻腔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等检查,以获取客观证据。对于慢性鼻窦炎,考虑手术前需要进行鼻窦CT扫描。我们设计了一个流程图,可以帮助你理解上面的鉴别诊断过程。
药物3个月无效可以考虑手术
鼻炎、鼻窦炎的治疗必须因病施治,对症下药,不得滥用药物和误用药物;用药计划一定要遵医嘱。
感冒可采用鼻腔冲洗、鼻粘膜血管收缩剂(短期使用,不超过一周)、解热镇痛药、中药等治疗,并注意必要的休息。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主要采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抗生素(约一周)杀灭致病菌;鼻用糖皮质激素也有确切疗效,可减轻鼻粘膜肿胀和炎症,促进鼻窦分泌物引流。一般建议症状完全缓解后使用一周。
慢性鼻窦炎可以用鼻内糖皮质激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治疗,一般需要3个月,3个月后失败的会考虑内窥镜鼻窦手术开放鼻窦。术前术后短期可口服皮质类固醇,术后一段时间可使用药物。但仍不能通过标准的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改善症状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遗传学和免疫学检测,看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或免疫缺陷。在过敏性鼻炎的情况下,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使用抗组胺药、鼻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抗白三烯、抗胆碱能药物和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适当的患者也可接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感冒后及时治疗可以预防细菌性鼻窦炎的发展;对于过敏性鼻炎,避免和减少接触尘螨、霉菌、动物毛发(宠物)、花粉等过敏原,可以缓解症状;及时对症治疗,可以防止病情恶化;免疫治疗可以防止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其他过敏原敏感而发展成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