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鼻咽癌诊断主要包括鼻咽镜、穿刺、血清试验、CT、核磁共振等,可以优化鼻咽癌的诊断流程。根据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更重要。
1 医技检查
1.1间接鼻咽镜检查:这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检查方法。
1.2纤维鼻咽镜: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对后鼻孔和前顶壁的观察并不满意。可以观察到鼻后孔、鼻中隔、后鼻腔、鼻咽侧壁、咽鼓管、侧窝、软腭后、后壁。
2 诊断依据
2.1在华南比较常见。与EB病毒、环境、遗传有关。
2.2早期症状较轻,可表现为鼻液带血、颈部肿块、耳鸣、耳痛、头痛、复视等症状。
2.3晚期可出现鼻塞、中耳炎、顽固性头痛、脑神经损伤、突眼、张口困难、远处转移、恶病质等。
2.4鼻内镜和纤维鼻咽镜检查后:早期仅发现粘膜下层隆起,或粘膜粗糙、小颗粒、小斑块伴出血。晚期肿瘤通常为溃疡、肉芽或菜花状。
2.5 X线片和钡粘液造影显示病变范围,观察颞骨岩部、破裂孔、圆孔、卵圆孔的损伤情况,间接判断颅内侵犯。必要时可进行CT或MRI,确定颅内侵犯范围。
2.6必要时,做EB病毒免疫荧光检查或利用PCR技术检测鼻咽组织或分泌物中的EB病毒DNA。颈部淋巴结要做超声检查,晚期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拍胸片。
2.7鼻咽涂片和活检可确诊。必要时做颈部淋巴结穿刺或活检。
2.8注意与增生性肥大、鼻咽血管纤维瘤、脊索瘤、坏死性肉芽肿、结核的鉴别。
3 容易误诊的疾病
3.1鼻咽淋巴肉瘤:淋巴肉瘤]发生于年轻人。原发肿瘤较大,常伴有严重鼻塞和耳部症状。这种病的淋巴结转移并不局限于颈部,全身的很多淋巴结都会受到影响。脑神经损伤不像鼻咽癌那么常见。最后需要病理诊断。
3.2增生性病变:鼻咽顶壁、后壁或侧壁可见单个或多个结节,隆起呈小丘状,大小约0.5~1cm。结节表面粘膜微红光滑,多发生在鼻咽粘膜或腺体的基础上。也可由粘液上皮鳞状化生后角质化上皮滞留引起的表皮样囊肿改变引起,部分是粘液腺分泌旺盛所致。结节表面粘膜粗糙、糜烂、溃烂或渗血时,应考虑癌变的可能性,并做活检确诊。
3.3鼻咽结核,患者]有结核病史,除鼻塞、鼻血外,还有低烧、盗汗、体重减轻等疾病,检查显示鼻腔溃疡、水肿、颜色较浅;分泌物涂片中可发现抗酸杆菌,可能伴有颈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肿大,呈马铃状,有粘连,无压痛。颈部淋巴结穿刺可发现结核,CT检查强阳性。x光胸片通常显示肺部有活动性结核病灶。
3.4咽部黏膜炎症:表现为黏膜粗糙,特别是发生严重炎症时,鼻咽部黏膜的滤泡增多,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呈桑葚状,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常需与粘膜浸润性癌鉴别。
3.5过敏性鼻炎:鼻咽粘膜苍白、光滑、水肿。
3.6萎缩性鼻炎:鼻咽前顶粘膜有浅表溃疡,周围有脓性分泌物,需与溃疡性鼻咽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