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人们不要过度“神化”靶向治疗药物的作用。“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靶向治疗药物并非对每个患者都有效。”
“现在治疗肺癌真的和40年前我刚当医生的时候不一样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中心李静感慨地说,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从十年前的30%左右提高到60% ~ 70%。
此外,肺癌的治疗现在已经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时代,手术、放疗和化疗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进展使我们的临床治疗焕发出许多新的思路。”据了解,该癌症中心约30%的肺癌患者接受了靶向药物治疗。"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李京说。
目前,常见肺癌患者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由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晚期身体状况较差,根据近几十年的化疗经验,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有效率仅为30% ~ 40%。“以前病人到了这个程度,医生几乎束手无策。但是,近年来,由于分子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即使一线或二线化疗方案失败,我们仍然可以对部分患者尝试靶向药物。治疗,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靶向药物并非人人有效
根据临床研究资料,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普通肺癌患者中有效率在20%以上(肿瘤缩小50%以上,疗效维持4周以上),而在遗传分析后的优势人群中有效率可达70% ~ 80%。
此外,约40%的患者,药物可以稳定其肿瘤(肿瘤没有缩小,但没有扩大和转移)。“如果把这两组数据加在一起,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的疾病控制率可以达到60% ~ 70%。
另外,由于靶向药物攻击肺癌细胞,很少伤害正常细胞,患者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一般可以耐受。
人们不应该过分神化靶向治疗药物的效果。“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靶向治疗药物并非对每个患者都有效。”李静还强调,在他们治疗的患者中,有一部分人开始服用效果较好的药物,但3~6个月后无效。“所以我认为需要加强巩固靶向药物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