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是指在患病状态下,病人的主观不舒适感,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如发热,头痛,咳嗽,乏力等。体征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以察觉的变化,是医生通过视触叩听能发现的变化。区别是一个主要是自我的感觉,一个是医生的初步检查发觉的。
症(症状),是患者本人的异常感觉,如头晕、目眩、气喘、咳嗽等;证(证候),指病人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表现,如风寒证常同时表现出头痛、鼻塞不通、恶风寒、脉浮等;征(体征),是医生在诊察患者时发现的迹象、现象(异常变化),如脉象变化,有结脉、代脉等。 症状、证候、体征等虽然词义不同,但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医生在记录病人症状时往往把舌、脉等部位的反应写上,如风寒证病人的症状中所表现的脉浮就是体征。证候不但可包括多种症状、体征,还可说明病因、病位、病性,如风寒一证即可包括头痛、恶寒、脉浮紧、舌苔薄白等症状和体征,又可表明病因是感受风寒,病位在表,疾病的性质属实证等。 凭症、征都不能决定治法,如头痛一症,病因有风、寒、暑、湿、火、血淤、气滞等不同,性质又有寒热虚实的差异,因此,仅凭“头痛”这个症状是不能决定治法的。只有“证”是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以及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互斗争情况的概括,是疾病过程中某阶段各种症状的综合,它直接反映疾病的本质,指导医生的治法和用药。因此说中医诊断疾病的目的就在于“辨证”,只有在辨清证的基础上才能谈“治”,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确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病,则是对表现为不同病证而发生部位及病理变化相似的一类证的统称。其实病只是一个总的称谓,最主要的是对症、证、征得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