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3月24日。
1873年罗伯特・科赫在他30岁生日那天,他的夫人用全部积蓄买了一台显微镜送给科赫作为生日礼物,从此科赫把业余时间全部花在显微镜上,潜心研究细菌与疾病的关系。
1876年他分离出炭疽杆菌,这是人类第一次证明一种特定的细菌是引起一种特定的传染病的病因。1880年他分离出伤寒杆菌,1881年他发现了霍乱弧菌,1882年3月24日他又分离出结核杆菌,并在柏林的一次医学年会上宣布了分离出结核杆菌,这在医学上是一次伟大的发现,那时他只有39岁。
后又发明了结核菌素,给危害人类健康最甚的结核病的防治作出了宝贵的贡献。1882年4月10日科赫在《临床周报》上发表了论文《结核病病原学》 。
都可以加入不到,但也宣布发现这个有点好评的时候是有很多年。
(一)为了证明某一种细菌是某一疾病的病因,必须在这种疾病的所有病例中都发现有这种细菌;(二)然后,必须将这种细菌从病体中完全分离出来,在体外培养成纯菌种;(三)这种纯菌种,经过接种后,必须能将疾病传给健康的动物;(四)按上面规定的方法接种过的动物身上,必须取得同样的细菌,然后,在动物体外,再次培养出这种纯菌种。肺结核的研究也必须从这四条原则出发。科赫的一双手,变得乌黑发亮了。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他得了什么传染病呢,只有熟悉他的人才了解真情。为了寻找一种能使结核菌染色的试液,他整日整日在二氯化汞溶液中浸泡才变成这副模样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当他用次甲基蓝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发现了蓝色、细长的小杆状体,它们看上去比炭疽细菌小得多,有一定的弯曲度。他终于发现了结核杆菌!好,按照“科赫原则”一步步进行下去。当进行到下一步时,迎面碰到拦路虎。几乎没有合适的培养基能在动物体外培养出纯菌种。“难到它们只有在活体中才能生存吗?”一次次失败,使科赫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试验不能中断!他筛遍了所有的培养基,又新配制了许多特殊成分的培养基,结核菌都不生长。还要不要坚持“科赫原则”?要!科学是严谨的,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含糊。科赫在许多令人沮丧的失败后,仍不气馁,终于找到了著名的“血清培养基”。它几乎完全和组成活体的成分一样。试验的进程加快了。“科赫原则”的每一项都在肺结核研究上得到证实!老一辈科学家的梦想,同辈科学家的预测,被科赫证实了!1882年2月的一个晚上,柏林的夜空下着雨,施普雷河岸一幢庄严的大理石建筑物内,柏林生理学会正在聚会。德国科学界最卓越的人物都来了,科赫、科恩海姆……格夫基和勒夫勒兴奋地看到,微耳和进场了。科赫的报告证据充分、数据准确、结论明了:“我已经成功地发现了肺结核的真正起因。它就是结核杆菌,一种真正的寄生虫”。科赫用“寄生虫”这个词,是为了表达结核菌是一种依靠活的有机体、主要是人体组织取得养料而生存下去的细菌。听讲演的人都明白了科赫的发现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久,科赫的论文《肺结核病因学》在柏林临床周刊上发表了。罗伯特・科赫的名字传遍了四面八方。他的照片被印在红手帕上,报纸上刊登了赞美他的诗歌,人们给他戴上了“杆菌之父”的桂冠。大洋彼岸也知道了科赫的贡献,世界各地的医学界人士相继来到德国,希望能在科赫的指导下学习。人们羡慕他的成功,敬仰他的声望。但科赫对这一切,都表现出一个伟大人物博大的胸怀。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己一个人的贡献。他在论文中高度地赞扬了其他科学家的研究,认为没有他们的贡献,自己是不可能发现结核杆菌的。他又开始了下一个研究目标:结核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一直伴随着他走完人生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