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对儿童肺炎的误解会导致对婴儿健康的严重威胁,因此正确认识儿童肺炎迫在眉睫。我们来看看对小儿肺炎的误解,如何正确的护理小儿肺炎?
家长们不知道的小儿肺炎认识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没发热没得小儿肺炎
不对。发烧虽然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但不代表没有发烧的婴儿就没有小儿肺炎。患有肺炎的婴儿可能体温很高,但可能不会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水平。如流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在冬春季,无发热或低烧。并不是所有得肺炎的孩子都会发烧,尤其是新生儿得了肺炎,可能既不会咳嗽也不会体温升高,家长千万不要忽视。
误区二:肺炎用药没起色,马上换药
不对。宝宝孩子得了肺炎,家长肯定很着急,吃药后也没好转。父母心里会怀疑这种药是否无效,是否应该改。但其实有些治疗药物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原则上如果病情没有恶化,要配合医生坚持用药3天,然后评价疗效。频繁换衣不利于疾病控制。
误区三:肺炎用药有好转,马上停药
不对。服用肺炎后发热停止,家长感觉宝宝有好转,想停药。这是错误的,因为抗生素应该使用多久取决于病情、病原体和个体情况,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如果家长擅自不规律用药,停用会产生耐药性,导致持续性或慢性肺炎。
误区四:未经医生允许,擅自用药
不对。有的家长知道自己在药店买了一两种小儿肺炎的药,直接给宝宝吃,容易导致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加重。正确的做法是听医生分析,选对药。
误区五:把宝宝包裹成“粽子”,以免着凉
不对。童装和床上用品不宜过厚。过热会使孩子烦躁,导致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加重。而且妈妈们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可以减少空气中的致病菌,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有杀菌作用,要经常开窗通风。
如何正确护理小儿肺炎?
在了解了对小儿肺炎的误解后,让我们学习如何正确的护理小儿肺炎。
1、环境清新
一个安静、干净、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肺炎患儿的康复。室温应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55-65%,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变干,防止咳嗽和交叉感染。不要让宝宝在室内人太多,也不要让来访者待太久,定期在室内通风,使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通式流动,有利于肺炎的恢复。
2、补充水分
多喝水可以有利于排痰,有利于身体的正常运转。因此,母亲应鼓励孩子多喝水,帮助和引导父母拍背翻身,促进排痰。另外,母乳喂养要尽可能多。如果人工喂养可以根据其消化功能和病情确定牛奶的量和浓度,如果发生腹泻,应给予脱脂牛奶,并为婴幼儿提供清淡、易消化、多维生素的饮食,恢复期的患儿给予营养丰富、高热量的食物。对于不能进食的危重患儿,静脉输液时要加热和水。
3、呼吸顺畅
儿童患肺炎时受到限制,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因此,母亲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鼻痂、鼻腔分泌物和痰液,以改善通气功能,增加肺泡通气,纠正缺氧。
4、口腔护理
痰多的肺炎患者应尽可能咳出痰,防止排痰不畅影响肺炎的恢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经常抱起孩子,轻轻拍打他们的后背,这样卧床不起的孩子就可以和秦英一起翻身,这样不仅可以预防
妈妈们可以经常带宝宝去户外活动,但是要保证活动场所的空气新鲜。让宝宝得到更多的阳光,提高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不偏食,不挑食,饮食习惯好,及时接种疫苗,流感期间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