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是促进痰液引流、控制感染以及必要的手术切除。 (一)一般措施 1.在幼年时期积极防治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等疾病,以防止支气管腔受损而发展成为支气管扩张。 2.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坚持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如跑步、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作。 3.预防感冒,积极根治鼻炎、咽喉炎、慢性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对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4. 平时注意引流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继发感染,有助于预防本病病情的发展。 (二)西药治疗 1.控制感染 在急性感染期,应积极进行抗菌治疗。一般选用青霉素40~80万U,每日2~4次,肌肉注射;链霉素1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其他抗生素的选用,最好先行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再选用敏感药物治疗为稳妥。一般在痰量明显减少,体温降至正常后一周左右即可停止治疗。在慢性发作期可选用青霉素2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2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在体位引流痰液后雾化吸入,使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病灶之中,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期病人一般不必用药。 2.清除痰液 (1)体位引流:体位引流是清除痰液的重要手段。原则是使患肺处于高位,促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易于咯出。病变在下叶时,最适用的引流法是使患者俯卧,前胸靠近床沿, 两手撑地,头向下,进行深呼吸和咳痰。病变在上叶者,则宜采取坐位,以利引流。 (2)祛痰药物,祛痰剂的应用使痰液稀薄而便于咳出。常选用氯化铵0.3~0.6g、必嗽平16mg、鲜竹沥水10ml,日服3次。或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及粘液溶解剂(如胰脱氧核糖核酸酶、α-糜蛋白酶等)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使痰中的主要粘性成分脱氧核糖核酸分解和减少,痰液稀释,易于排出。 3.对症治疗 有咯血时,患者宜卧床休息,同时应用镇静、止血等药物。小量咯血(1次咯血量<50ml),如痰中带血者,一般无需特殊处理,适当减少活动量即可;大量咯血(咯血量>300ml)则应绝对卧床休息,以患侧卧床为宜,避免痰、血液溢入健侧肺。
支气管炎的治疗一般是需要采取消炎的措施,需要根据感染的类型决定使用的药物。如果是病毒性感%染,一般都是咳白色的泡沫痰,这个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比如奥司他韦。如果是细菌感染的情况,会伴有咳黄痰,这个时候需要口服一些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如果头孢不过敏的话,可以服用头孢克肟。另外,最好可以结合雾化吸入治疗,需要吸入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