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特总统设法让美国总统通过宣布紧急状态的权力(1976年)后,美国从1977年至2018年共宣布过59次国家紧急状态,平均一年一次还要多,特朗普之前的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三任美国总统宣布紧急状态的次数分别是12次、13次和17次,他们的任期都是8年,也就是说克林顿和小布什的紧急状态差不多都是两年三次,而奥巴马更超过一年两次,此次特朗普宣布紧急状态既不是美国总统、也不是他本人总统任上第一次。
但此前的紧急状态大多针对涉外严重问题(如战争)、突发性紧急事件(如911恐怖袭击)、恶性自然灾害(如新奥尔良风灾)等突发性问题,而此次特朗普所宣布的“紧急状态”却针对联邦政府与国会“程序内”的预算争议,也就是说,特朗普是在自己的预算案屡屡无法通过的情况下,试图假《紧急状态法》之手,通过“程序外手段”非常规地解决问题。
其实特朗普和民主党双方并非真的为了一堵墙在折腾,而是互相争夺“游戏主导权”,民主党要借修墙警告特朗普和共和党“中期选举后你不能为所欲为”,“我们有能力阻击你”,而特朗普则一方面要借修墙警告民主党“别以为拿到众议院就能把我怎样”、“还是我说了才算”,另一方面也借此把事搞大,迫使群龙无首的共和党建制派不得不捏着鼻子和他共进退,以缓和共和党内的分歧。
正因如此双方才会变着花样地借题发挥——如果民主党在修墙问题上占到明显上风,就会给外界留下一个“我们能把特朗普搞死”的强烈暗示,诸如“通俄门”甚至“总统弹劾”这类更大的杀招就会一招紧似一招;反之,如果特朗普笑到最后,接下来他会进一步挑战民主党和众议院的底线,让后者在至少两年内变成对他无可奈何的“花瓶”。
所以,特朗普才会不惜“把小事搞大,把大事搞更大”,用看上去十足吓人的紧急状态来解决自己和国会的预算僵局,而国会民主党人也才会如法炮制地小题大做,用指控总统违宪避开“修墙问题”和“停摆问题”,直接对准特朗普“是否在任何事情上都有宣布紧急状态权”这个症结关键,双方争的不是局而是“对局规则”,也就是说,不是这一次的胜负,而是“下一次和每一次该怎么玩”。
CNN月初民调显示,支持特朗普此次紧急状态的比例只有31%,反对比例却高达66%,但支持停摆的比例恐怕更低。根据特朗普和他的对手——众院议长佩洛西的一贯“画风”,他们会在折腾一段后转换话题,换一个主题继续折腾,而不太可能继续玩紧急状态的老梗,以免同归于尽。很多年前高考作文题(第一个漫画题)叫什么来着?“这下面没有水换个地方再挖”。
我们可以相信,特朗普先生在宣布紧急状态之前,已经就此咨询了他的幕僚,大牌律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士。
从法律角度讲,此举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利,但在现实的政治生态中,启动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利,势必淡化了它所要应对事态的轻重缓急,而将象驴之战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所以民主党随机要求对所谓紧急状态到底紧急不紧急进行评估,好给特朗普扣上滥用职权的帽子,这并不奇怪。
当然特朗普先生执意要修墙,单单就是为了兑现自己竞选时的承诺,排除万难,不顾一切吗?以本侠看,以美国的传统,还是党争的意味更浓一些。选举之后,尘埃落定,有多少人关心竞选时的承诺是否兑现,又何时兑现呢?又有哪一位真正在乎自己许下的海誓山盟?
国会选举谢幕了,下一届总统选举又粉墨登场,对选民的争取,两党的博弈也已紧锣密鼓,当然是“寸土必争”。
更何况特朗普先生本人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通俄门可以说是旷日持久,前竞选团队的领军人,前贴身律师,前局长,轮流过堂,让特朗普不胜其扰,这个时候再做出某种让步与妥协,不管是什么事,对手都有可能乘胜追击,那可就情况不妙,挽回颓势又谈何容易。
所以大家就看到,特朗普先生在外事上往往非常高调,非常狠,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转移注意力,淡化世人对特朗普“个人事件”的关注,在国内也非常强硬,以打击“不合拍”者的来势汹汹。
但不得不说,特朗普先生低估了对紧急状态的有意使用而产生的负面效应,低估了民主党的不依不饶。
特朗普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