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添加剂:很多食品、饮料以及药物制剂多用黄颜色染料,可引起草麻疹、口唇血管性水肿甚或支气管哮喘。还有防腐剂,如用于澳化异丙托品与信氯米松等气雾剂的氯化苯甲烃铰,对部分支气管哮喘者也有过敏反应,常可使其病情加重。, 2、其他药物:例如青霉素、磺胺类和降血糖类等药品,都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支气管哮喘或加重其发作。, 3、碘造影剂:主要与碘过敏有关,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不少,多数症状较轻,但重者亦可引起哮喘持续状态或过敏性休克。, 4、喷雾剂:喷雾吸入剂可因刺激咽喉部而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痉挛,尤常见于异丙肾上腺素、多粘菌素、色甘酸钠和痰乃净等,使用时应多加注意,慎勿过量。, 5、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安乃近、保泰松等,其中以阿司匹林为常见。, 6、心血管药:β受体阻断剂和心得安、心得平、心得舒等,其中心得安虽对心肌β1受体有选择性作用,且对β1受体作用较小,但若支气管哮喘发作病情较重者,也可发生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是当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炎症细胞的迁移和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增强平滑肌细胞 β2受体的反应性。可分为吸入、口服和静脉用药。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长期稳定的最基本的治疗,是哮喘的第一线的药物治疗。吸入激素通过其分子结构上增加了酯性基团,使局部抗炎效价明显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所用剂量较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脏迅速被灭活,全身性不良反应少。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口咽不适、口咽炎、声音嘶哑或口咽念珠菌感染,喷药后用清水漱口可减轻局部反应。使用不同的吸入剂型或药物时口咽炎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停用4―7天后口咽炎能自然恢复。常用的吸入激素有二丙酸培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尼缩松(Flunisolide)和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等。近年已发展了一些新的活性更强的吸入激素,如氟替卡松(Fluticasone)等。其作用增强2倍,副作用少。借助MDI、干粉剂或持续雾化吸入。起效缓慢,需长期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才开始有效,最佳作用需要连续应用3个月以上才能达到。根据哮喘病情吸入剂量一般 200~1200μg/d。口服或静脉用激素是中重度哮喘发作的重要治疗药物。按照病情需要选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和停用,序贯应用吸入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法大致有全身和局部吸入两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轻中度哮喘的疗效显著,并可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恶化和急性发作概率,并且全身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目前已作为哮喘长期维持治疗的第一线用药。但对于急性严重哮喘急性发作或哮喘持续状态,尤其是有窒息危险或已发生严重缺氧患者。或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即使是轻度哮喘发作),或既往长期应用激素治疗者,就必须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往往较大。常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甲基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等。一般先静脉给药,迅速起效,待病情基本控制以后才改用口服激素,并逐渐减量乃至完全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