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病理与肺癌分型
肺 癌——病理、分型
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
肺癌的病因十分复杂,病机亦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的发病因素有:吸烟、物理化学致癌因子、大气污染、慢性肺部疾患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以及家族遗传因素等。另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量资料研究表明人体肺癌的发生、演变以及恶性程度与某些癌基因的活化及抗癌基因的丢失有密切关系。
(二)病机
肺为气血之源,五脏之华盖,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司气化清浊之运化与肃降,为人身血气调和之枢纽,地位非常重要。中医认为肺癌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引起。外因是风、寒、暑、湿、燥、火长期侵袭肺,郁结胸中。肺气(膹)郁,宣降失司,积聚成痰,痰凝气滞,瘀阻经脉,久而成块。这也说明长期慢性肺损伤是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医学对肺癌的病机认识主要为:①正气内虚:邪毒袭肺,痰湿内聚,外界致癌邪毒侵犯至肺,形成肺气(膹)郁,肺气宣降失司,雍郁不宣,脉络运行受阻,由气滞而致血瘀,日久化热,逐渐形成包块;②痰凝毒聚:脾肺功能失调,湿贮肺络,痰湿郁结,可形成包块;③脏腑阴阳失调:各种原因引起阴阳亏损,正气内虚,如脾虚不运、肾气不足、肺气虚损等脏腑病变,均可导致肺气不足,常年接触有害气体和吸烟,伤及津液,阴液内耗,致气机不舒,血气不畅,肺阴不足,气阴两虚,运行失调,外邪乘虚而入,留滞客邪而不去,血行阻滞日久而成肿物。
二、分型
肺癌都发生在气管一支气管的基底细胞。鳞癌的发生则比较明确,万里性刺激和损伤的影响下,粘膜柱状细胞的纤毛丧失,基底细胞有鳞状间变,不典型增生和发育不全,最后形成癌。临床上,将生长在段支气管及其分支以后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约占30%,以腺癌比较常见;生长在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近肺门的肺癌称中心型肺癌,约占70%,以鳞癌和未分化癌较为常见。
(一)肺癌大体分型
大体分型意见尚不统一。一般以肿瘤发生的部位及肉眼所观形态分型。
1.以肿瘤发生部位分型
⑴中心型:肿瘤发生在段以上的支气管,亦即发生在叶支气管及段支气管。
⑵周围型:肿瘤发生在段以下的支气管。
⑶弥漫型:肿瘤发生在细支气管或肺泡,弥漫分布于两肺。
2.以肿瘤肉眼所观形态分型 可分为管内型、管壁浸润型、结节型、块状型、弥漫浸润型。
(二)组织学分型
肿瘤的组织结构较复杂,在同一例肺癌组织中,可因癌细胞的分化方向不统一而出现不同类型的癌组织。即使在同一类型的肺癌组织中,其分化程度也显著不同。肺癌组织的这种分化不同,不仅出现在原发病灶内,而且,也表现在转移的癌组织内。世界卫生组织的肺肿瘤的组织分型(1981)分类为:
1.鳞形细胞癌 简称鳞癌,包括梭形细胞(鳞)癌。
2.腺癌 包括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癌、肺泡细胞癌。
3.腺鳞癌。
4.未分化癌 分为小细胞癌(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和大细胞癌(包括巨细胞癌、透明细胞癌)。
5.类癌(肺内分泌肿瘤)。
6.支气管腺癌 包括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泡细胞癌。
三、转移与复发
肺癌的生长和进展多样化。肿瘤起源于粘膜的基底细胞,逐渐增生呈乳头状或菜花样物突入腔内,引起不同程度的阻塞。也可沿支气管壁生长,破坏管壁结构,使支气管增厚变硬,管腔狭窄,也可侵犯纵隔、胸膜、胸壁、横膈等部位。癌肿细胞常循淋巴管播散至肺门、纵隔、锁骨上和腋下淋巴结等,它可直接侵犯血管,发生癌栓,造成远处转移。肝、脑、肾上腺、骨、皮下组织等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癌组织可发生缺血性坏死形成空洞,甚至继发感染造成癌性肺脓肿。癌细胞也可直接经支气管播散到肺的其他部分。
肺癌在早期就有可能形成广泛的淋巴道及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首先见于支气管肺淋巴结,经支气管淋巴结而再转移于气管旁淋巴结。由此可逆行转移到颈淋巴结。肺门淋巴结的转移癌有时还可侵入神经干而引起喉返神经麻痹。未分化型肺癌的转移形成较肺鳞癌为多。肺癌尸检中80%有淋巴结转移。约半数病例的腹膜后淋巴结有转移形成。血道转移在未分化型肺癌可早期发生,在鳞癌和腺癌则多见较晚期而且较少。血道转移癌引起的临床症状,有时可发生在原发性肺癌的症状尚未出现之前。肺癌的血行转移较常见于脑、肾上腺和肾。肺癌复发的原因是:病人术后未坚持综合性治疗,未定其复查,手术中肉眼看不到的残存癌细胞通过血道和淋巴道已经转移到远处组织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