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史,生活史,加张胸片,应该就可以了吧
产生原因: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
诊断应依据:①粉尘接触史,包括原料和成品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粉尘颗粒大小、生产操作方法和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②患者详细职业史和过去健康情况;③临床症状、体征和X线检查;④同工种工人既往和目前发病情况。方法:X线检查 实验室检查 肺功能测定
分类:普通型硅肺 激进型硅肺 速发型硅肺
预防: 要控制矽肺病,关键在预防。我国各地厂矿采用了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设备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加上个人防护,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和加强宣传教育
处置:治疗:对已确诊为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调离矽尘作业,加强营养,坚持医疗体育,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同时针对患者病况,对症处理
职业病致残等级鉴定
对患者进行安置
嘿嘿 安全07的
参考文献: 目的:探讨矽肺并发肺结核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2007年收治的59例矽肺并发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中治愈26例,迁延未愈3例,死亡30例,其中因结核死亡6例,并发呼吸衰竭死亡20例,肺癌死亡4例。结论:矽肺并发肺结核临床表现多变、复杂、不典型,诊断需多种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治疗原则为正规抗结核治疗,疗程长,易发生多重耐药,加用基础营养及改善免疫力治疗可提高疗效。 矽肺;肺结核;临床分析肺结核是矽肺常见的并发症,随矽肺病情加重其合并率呈增加趋势,且出现结核空洞的比率明显增高,两者可相互促进,加速恶化,是矽肺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临床上矽肺并发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差,易继发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源性心脏病,而且在出现感染、出血、创伤等应激情况下,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为探讨矽肺并发肺结核的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7年共收治的矽肺患者206例,其中并发肺结核患者59例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6例矽肺中并发肺结核59例,并发率为28.64%,其中Ⅰ期矽肺109例,并发肺结核27例(24.77%),Ⅱ期矽肺83例,并发肺结核25例(30.12%),Ⅲ期矽肺14例,并发肺结核7例(50%),各期矽肺的并发率随矽肺的期别增加而增加。全部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均为凿岩工,年龄63~88岁,累计接尘工龄2~19年,其中先确诊矽肺后发现肺结核50例,矽肺与结核同时发现9例。 1.2 病例来源、诊断依据及治愈标准:选择我单位1985年~2007年共收治的矽肺患者206例,其中并发肺结核患者59例进行分析。矽肺诊断标准按照GBZ70-2002《尘肺诊断标准》,由中铁四局矽肺诊断专家小组确诊。肺结核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2001年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由我单位矽肺并发肺结核诊断小组会诊确诊。矽肺并发肺结核治愈标准:治疗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痰菌培养3次为阴性,胸片提示结核灶吸收或纤维化。 1.3 临床表现:本组59例矽肺并发肺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咳嗽、咯痰、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其中气喘明显4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34例,低热31例,盗汗26例,消瘦18例,咯血12例,结核空洞8例,血沉16~96㎜/h,PPD+~(++++)。 1.4 影像学表现:早期结核病灶较少受矽肺病变的影响,还保持结核自身的特点,如发现病变在结核好发部位,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尖和锁骨下不对称斑片状密度不均的阴影,或有空洞形成,与肺野的矽肺结节阴影易于鉴别,晚期胸片复杂多变,结节融合成团块状,特点为呈双侧不对称、形态不规则的团块影,或斑片状、纤维条索状阴影,边缘模糊,具有易恶化、易形成空洞的特点,胸片上表现复杂。 1.5 病原学检查:痰涂片找结核杆菌,痰菌阳性为8例,阳性检出率为13.56%。 1.6 治疗:59例患者均采取综合对症治疗措施,包括调离矽尘作业,加强营养,坚持医疗体育,增加机体抗感染能力,长期氧疗,处理并发症,同时针对患者病况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初治方案3HRES/5HRE/10RE,复治方案6HRZS/6HRE/6HR,多重耐药根据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4~5种药物联用,一线药物与二线药物联用方案,疗程18~24个月。 1.7 结果:59例中治愈26例,迁延未愈3例,死亡30例,其中因结核死亡6例,并发呼吸衰竭死亡20例,肺癌死亡4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