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于肠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它主要是在婴幼儿人群中引起的。 典型特征症状是:中度发烧(体温低于39°C),然后是喉咙,手,脚和嘴上的皮疹或疱疹,臀部等疼痛。 少数儿童也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无菌性脑膜炎。
牲畜五号病是危害牛、羊、猪、骆驼等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对生猪生产危害极大,而且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五号病俗名“口疮”、“蹄癀”,是由五号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自然发病的动物常限于偶蹄兽,如黄牛、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等,幼畜(新生仔猪、犊牛、羔羊)对口蹄疫病毒最易感,发病率100%,常引起幼畜死亡。本病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
枝叶凋萎病: (1)危害主要为害老树的枝干,严重时枝干腐烂枯死,使树体提前衰败。 (2)症状感染病部位初期呈红褐色略突起,组织松软,用手指压病部即下陷。后期感染病位部失水干缩,变为黑褐色,并向下凹陷。其上生有很多的黑色小点,在小黑点上部有细长的刺毛。 (3)防治方法一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加强水肥管理。要科学管理肥水,培育健壮的树体,增加树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具体做法有: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料和各类钾肥等。 ②及时隔离、销毁病源。在刚开始时,要及时挖除和烧毁发病植株。 ③减少中间寄主。桃和李是该病病原菌的中间寄主。因此。杨梅不要与桃、李、梨等果树混植,也不要与桃、李、梨为邻。
白塞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诱发原因不明,主要的病症表现为生殖器溃疡、口腔溃疡及眼色素膜炎综合表现,但是也可累及到其他的身体器官。目前来说,白塞病要想得到完全的根治可能性不大,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症状,最好的医治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虽然难以医治,但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单独也被叫做网状淋巴管炎,是由于淋巴管中的物质堵塞淋巴管无法及时排除,因而引起的皮肤感染炎症,它会伴随身体出现大量的红点与丘疹的症状,一般在人的四肢容易出现,需要到皮肤科进行诊断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天疱疮是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很严重的一种皮肤病,反反复复易发作,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让很多人心生畏惧,任何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都是关键,天疱疮也不例外,那么什么是天疱疮?有哪几种类型?都有什么特点?
天疱疮一词来源于希腊语pemphix,意为水疱,描述的是一组慢性水疱性皮肤病,抗体直接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的表面,通过棘层松解这一过程,造成角质形成细胞间粘附丧失。
天疱疮发病年龄差别很大,平均发病年龄是50~6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我国传统上将天疱疮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1.寻常型天疱疮
是天疱疮中最常见的一型,半数以上患者先是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而后出现皮肤损害,经久不愈。以后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出现黄豆至核桃大的水疱,疱液清或稍浑,疱壁薄而松弛易破。
2.增殖型天疱疮
发病年龄较年轻。皮损好发于脂溢部位,如头面、腋下、脐窝、胸背、阴股部等处。初起为松弛性水疱,极易破裂形成糜烂面和蕈样、乳头状增生,在摩擦部位尤为明显。
3.落叶型天疱疮
多在头面、躯干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松弛大疱,尼氏征阳性,疱壁菲薄,极易破裂,很快干燥,结黄褐色薄痂,痂皮中心附着,边缘游离,痂下湿润,渐发展至全身。皮肤暗红,覆大量叶片状痂皮,有恶臭。
4.红斑型天疱疮
又称Senear-Usher综合征。皮损发生于头部、前额、鼻、两颊、耳壳,有时胸背部、腋窝、腹股沟也可被侵犯,但很少累及四肢。头面部皮损类似盘状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局限性红斑上有脂性鳞屑、黄痂。
天疱疮的特征很明显,大小不等的、松弛、充满液体的水疱,某些类型的天疱疮还出现鳞屑状斑片。轻轻牵扯表皮很容易从皮肤上分离。好发年龄段位于4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黏膜和皮肤先后或同时受累,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其中寻常型最为常见且最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则死亡率很高。
肺痿,又名肺萎。是指肺叶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肺痿是阴虚肺伤的慢性衰弱疾患。主要症状为咳嗽,吐出稠痰白沫,或伴有寒热,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心悸气喘,口唇乾燥,脉象虚数等症。
治疗原则就是吃补肺生津,清热生津的药和食物。
乙脑全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他一般多发于夏秋两季。而蚊虫叮咬。是他的主要传播途径。比较多发于儿童。他的一些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发烧,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等。如果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因为它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消化道阿米巴病是一种由溶组织内阿米巴以及其他阿米巴感染所导致的一类疾病,根据其病变部位以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阿米巴病。肠阿米巴病又称阿米巴痢疾,其并发症以阿米巴肝脓肿最为多见。
该病也称番茄鱼目斑病,主要症状是叶片上呈现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灰白稍凹陷;果实上散生黑色小斑点,直径约为2-3毫米,呈鱼眼状。发病严重时枯斑布满果实。一般当气温高于15℃,再遇连阴雨,病害极易暴发,高温干旱则不利本病发生。
在诊断该病时要与症状较相似的番茄斑点病进行区别,番茄斑枯病病斑凹陷散生小黑点,而斑点病的主要特征为坏死斑呈黄灰色或黄褐色,上有轮纹或边缘有黄色晕圈,潮湿时有暗灰色霉层。番茄斑枯病的最大特征是病斑明显小且酷似鱼眼。
番茄斑枯病由番茄壳针孢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多年生茄科、杂草及棚室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高湿有利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92%-94%极有利其发病,在湿度不能达到时,一般不发病。防冶方法如下:
1.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4年的轮作换茬;
2.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后使用;
3.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600倍液喷雾,每周一次,连续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