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不和是中医的证型,慢性咽炎是西医的病名,慢性咽炎中医的病名为喉痹。证型就是这个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病机(病理机制)的概括。一个疾病往往有多个证型,这个脾胃不和就是慢性咽炎发展过程中的病机概括。慢性咽炎咽粘膜慢性炎症。以咽部不适,发干、异物感或轻度疼痛、干咳、恶心,咽[1]部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咽炎患者,因咽分泌物增多,故常有清噪动作,吐白色痰液 脾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 按照西医观点就是你得了慢性咽炎,现在并发了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拉肚子..这些不一定全有,有一些就算)。
中医里面,胃主消化,就等于像磨子一样把食物磨细;脾主运化,就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把它们转化作气和血,输送到其他的脏腑中。胃功能不好的表现是大便中有未被消化食物,或刚出下去东西就马上拉出来了;脾功能不好的表现是营养吸收不了,缺血。咽炎的话,主要和肺有关,但是脾五行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脾胃不好会影响到肺。中医将慢性咽炎归纳为三种类型: 一、阴虚火炎型: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腰腿酸软,舌质红,脉象细数。 二、痰阻血瘀型:咽部干涩,痛呈刺痛,咽肌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不适。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三、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一般用药为: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以上拙见,希望对你有用。另外推荐你中国中医科学院彭鑫教授在国学讲座中的视频: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