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是可以适当的喝些绿茶,尽量不要喝浓茶。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能够根治,平时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受凉,受凉感冒容易引起感染,感染容易诱发慢阻肺加重,患者平时还要注意不要抽烟,不要吃辣的刺激的东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常识
英文名称: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简称:慢阻肺
是否常见:是
是否遗传:否
是否医保:是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部分病人特别是重症病人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其中,逐年进行性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晚期病人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好发人群:40岁以上人群。
疾病概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通常与显著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部分病人特别是重症病人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慢阻肺最常见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发展而来,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出现全身各系统并发症的常见慢性疾病。吸烟是慢阻肺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慢阻肺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 。
流行病学
2016年有新数据显示,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并位于男性所有死因的第二位。慢阻肺在我国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经济负担率以及低知晓率的“五高一低”的现状。2018年新发布的我国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约1亿人,慢阻肺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13.7%,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
病因
慢阻肺的病因并不明确,一般认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有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和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呼吸道感染、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及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
就医
就诊科室:呼吸内科
常用药物:①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茶碱缓释片,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③祛痰剂,如盐酸氨溴索。④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
医生询问病情:
为什么来就诊?
咳嗽咳痰持续了多长时间?
有无气短喘息?
是否吸烟?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是否有过敏史?
其他
常用检查:
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是评价气流受限的敏感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是评估慢阻肺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持续气流受限。
胸部X线检查,慢阻肺早期胸片无异常变化。以后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X先胸片对慢阻肺诊断的特异性不高,但对于其他肺疾病进行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明确自发性气胸、肺炎等常见并发症也十分有用。
胸部CT检查,CT检查可见慢阻肺小气道病变的表现、肺气肿的表现以及并发症的表现,但其主要临床意义在于排除其他具有相似症状的呼吸系统疾病。
血气分析,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痰培养,慢阻肺合并细菌感染的时候,痰培养可能查处病原菌。
诊断标准:根据吸烟等高因素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可以怀疑慢阻肺。肺功能检查确定持续性气流受限是慢阻肺诊断的必要条件,FEV1/FVC<70%并且排除其他已知病因或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的气流受限疾病,则可明确诊断为慢阻肺。
治疗
稳定期的治疗
吸烟病人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在疾病任何阶段戒烟都有助于防止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
用药①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茶碱类药物等。
②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高风险病人,有研究显示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长效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可增加运动耐量、减少急性加重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家庭氧疗,对慢阻肺并发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有助于改善预后。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用药①支气管扩张剂
②糖皮质激素
③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唑肟、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
低流量吸氧
机械通气,并发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人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
其他,如康复治疗、心理调适、饮食调节等。
预防
戒烟
积极防治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系统感染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有慢阻肺高危因素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以尽可能早期发现慢阻肺并及时予以干预。
摘自第九版人卫内科学教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