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又称为喘憋性肺炎,是因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以2~6个月婴儿多见,冬春季多发。毛细支气管炎除有发热、咳嗽、呼吸增快等表现外,喘憋是其突出的表现,医生听诊时双肺以喘鸣音为主,严重时患儿可以出现烦躁、食欲下降、呕吐、腹泻、明显呼吸困难等,并可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目前随访研究表明,毛细支气管炎继发喘息的发病率是22%~66%,因此,患此病的孩子应注意随诊。
肺部发生急性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毛细支气管发炎。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l岁以下婴儿,是一种非常危急的疾病,并常在冬季流行。
一开始,患儿会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在2、3天之后,会出现如下症状:
1、干咳、急咳。
2、喘息困难、呼吸急促。某些婴儿可能会出现2次呼吸间隔极长的情况(超过10秒钟)。
3、拒绝饮食。
4、口唇和舌头发育。
5、嗜睡。
如患儿未满1岁,并且出现咳嗽或喘息症状,那么就应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口唇、舌头已经发青,或患儿出现嗜睡症状,那么就叫救护车。
如果孩子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轻微,医生可能会开出气管舒张剂,并建议父母在家照顾患儿。让患儿饮用足量的水分,并且尽量让孩子少食多餐。父母拍打患儿背部可以松解患儿肺部的粘液。轻微的毛细支气管炎通常会在1周内痊愈。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儿可能得在塑胶头套中呼吸氧气,进食也可能得通过鼻导管来进行,或偶尔需静脉输液来维持营养。在严重的病例中,可能得利用机械呼吸。
经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不会造成肺部永久损害。然而在孩子发生毛细支气管炎的往后数年内,一旦发生感冒,就会出现喘息现象。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2例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77.27%、总有效率为96.97%,而对照组治愈率为56.45%、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经比较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χ2=6.27 P<0.05和χ2=8.75 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显著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毛细支气管炎; 肺炎喘嗽口服液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特有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严重病例可发展成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3年12月~2006年10月128例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男34例,女32例;年龄:<6个月34例,7个月~1岁18例,>1岁~2岁14例,平均年龄11.8±6.6个月;病情:轻症27例,重症39例。对照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龄:<6个月33例,7个月~1岁18例,>1岁~2岁11例,平均年龄11.7±6.8个月;病情:轻症26例,重症36例。两组入院分组时,如已出现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病情者,不选入观察范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均衡性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氧疗;控制喘憋:普米克令舒加万托林雾化吸入,10~15 min/次,2~3次/d;对症及支持治疗;小婴儿及病情危重者可合并使用抗生素,5~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肺炎喘嗽口服液[2](由射干、黄芩、僵蚕、全蝎、厚朴、麻黄、桔梗、前胡、知母、二丑、橘红、甘草等组成,每支10ml,含生药13.8g,由武汉市儿童医院制剂室生产)治疗,每次按1ml/kg,每日3次口服,5~7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喘鸣音消失,X线摄片肺部病灶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肺部哮鸣音、痰鸣音减少,X线摄片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或中途改用其他药物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χ2=6.27 P<0.05和χ2=8.75 P<0.01)。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组经治疗后咳嗽、喘憋、哮鸣音、痰鸣音消失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2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