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肯定是有毒的,谁都知道,过量就是中毒,但不知道你吃了多少。建议可以喝些生鸡蛋,可以降低重金属中毒,还有就是赶紧通风,就没事了,毕竟体温计的那点水银太少了,但是还是要注意的,可以去医院咨询下,如果是重金属中毒,记得要喝生的鸡蛋、豆浆、牛奶,因为这些的蛋白质没有变性,可以减缓中毒的进程。 毒作用机制 汞毒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汞进入体内后,与蛋白质的巯基(-SH)结合,从而抑制多种含巯基酶的活性,可干扰其活性,导致机体代谢障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毒作用表现] 1、慢性中毒 慢性汞中毒较常见,是长期接触一定浓度汞蒸气所引起。主要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症状。 (1)汞毒性“易兴奋性”最早表现为类神经征,如易兴奋、激动、焦虑、记忆力减退和情绪波动。情绪和性格改变:急躁、易激动、胆怯、羞涩、孤僻、抑郁、好哭、注意力下降。后期可出现幻觉和痴呆。精神异常和性格改变时慢性汞中毒时特色性表现,具有诊断价值,应该予以重视。 (2)震颤是神经毒性的早期症状,开始时为细微震颤,多在休息时发生,进一步可发展成意向性粗大震颤,也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震颤、步态失调、动作迟缓等症候群,类似帕金森病。最初腱反射极度活跃,继而眼睑、舌、手指出现细微震颤,并向四肢发展,震颤渐转粗大,书写、饮水、进食、穿衣、行路、登梯均受影响,甚至生活难以自理。震颤为意向性,越想控制,震颤越明显。发声吐字障碍,说话带“外国腔”。但从事习惯性工作时震颤不明显。 (3)口腔炎 汞随唾液排泄过程中对口腔黏膜、牙龈、牙早晨的损害。常见流涎、牙龈肿胀、酸痛、易出血、口臭、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口腔卫生不良者,可在齿龈边缘出现蓝黑色硫化汞沉着,称为“汞线”。 (4)少数可有肾脏损害 尿中出现蛋白、RBC等,尿中白蛋白排出增加,甚至导致肾病综合症。但预后较好,脱离接触及时治疗后多能康复。 2、急性中毒 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或摄入可溶性汞盐可致急性中毒,多由于在密闭空间内工作或意外事故造成。 一般起病急,咳嗽、呼吸困难、汞中毒性皮炎(2-3天后出现,红色斑丘疹,分布在四肢及头面部)、发热(38-39℃,类似金属热)、有明显的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可发生化学性肺炎伴有发绀、气促、肺水肿等。肾损伤表现为开始时多尿,继之出现蛋白尿、少尿及肾衰。急性期恢复后可出现类似慢性中毒的神经系统症状。 口服汞盐(HgCl2,致死剂量1g,多见于自杀)可引起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并引起肾脏和神经损害。 3.实验室检查:急性吸入汞蒸气可有血氧过少及胸部X线弥漫性浸润。肾损伤最早表现为低分子蛋白排出增加,包括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β2-微球蛋白和松香油结合蛋白。慢性汞中毒可见血汞和尿汞水平增加,前者反映机体近期接触水平,后者的升高甚至在停止接触汞以后仍可持续较长时间,故是慢性过量汞接触的可靠反映指标。 患者四个月前即感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半个月后又感头痛,以额颞部为主,严重时恶心、呕吐,无耳鸣,随后出现手抖,情绪不稳定,胆怯。查体:手指震颤(+),舌震颤(+),眼睑震颤(+)。 实验室检查:尿汞0.18μmol/L。 [诊断] 诊断原则,根据接触金属汞的职业史,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参考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排除其他病因后,方可诊断(GBZ89-2002)。 1. 观察对象 尿汞增高,无汞中毒临床表现者。 2. 诊断及分级标准 (1)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短期内接触大量汞蒸气,尿汞增高。可出现发热,头晕,头痛,震颤等全身症状。并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口腔-牙龈炎及胃肠炎;急性支气管炎。 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并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间质性肺炎,肾病综合征。 重度中毒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急性肾功能衰竭,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 (2) 慢性中毒 轻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三项者: 神经衰弱综合征、口腔-牙龈炎、眼睑、舌或手指震颤、尿汞增高。 中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二项者:出现精神性格改变、粗大震颤、明显肾脏损害。 重度中毒 具备下列表现之一者:小脑共济失调、精神障碍。 1. 患者职业史:在个体金矿从事淘金工作,主要接触金属汞毒物,工龄一年。 2. 临床特点:患者四个月来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神经性肌肉震颤。 3. 实验室检查:尿汞0.18μmol/L,超过正常参考值0.05μmol/L。 4.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空气中汞的浓度为0.16mg/m3,无任何防护设备。 诊断为慢性轻度汞中毒 [处理原则] 患者应脱离汞接触作业,进行驱汞及对症治疗。口服汞盐患者不应洗胃,需尽快服蛋清、牛奶或豆浆,以使汞与蛋白质结合,保护被腐蚀的胃壁。也可用活性炭吸附汞。 1. 急性中毒治疗原则 (1)迅速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静卧,保暖; (2)驱汞治疗:二巯丙磺酸钠125-250mg,肌内注射,每4-6小时一次,2天后125mg,每日一次,疗程视病情而定; 二巯基丁二酸钠为15~20mg/kg静脉注射,1~2次日,连用3~5天; (3)对症处理与内科相同。 2. 慢性中毒治疗原则 (1)驱汞治疗: 二巯丙磺酸钠125-250mg,肌内注射,每日一次,连续3天,停4天为一疗程。一般用药3-4疗程; 二巯基丁二酸钠每日静脉注射10mg/kg,连续3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4天。 (2)对症处理与内科相同。 3. 其他处理 观察对象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驱汞治疗,轻度中毒治愈后仍可从事原工作,中度及重度中毒治愈后,不宜再从事毒物作业。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患者入院后用5%二巯基丙磺酸钠0.125克,肌注,每日两次,第一疗程驱汞五天,间歇三天,以后每个疗程驱汞三天,共驱汞治疗四疗程,同时查尿汞,最高达1.275LmolL。其他对症支持治疗,配合针灸理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住院63天出院,门诊随访。 [预防] 1、改革工艺及生产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空气汞浓度 如电解食盐采用离子膜电解代替汞作阴极的电解,硅整流器代替汞整流器,电子仪表、气动仪表代替汞仪表。从事汞的灌注、分装应在通风柜内进行,操作台设置板孔下吸风或旁侧吸风。为防止汞污染和沉积,车间地面、墙壁、天花板、操作台宜用不吸附汞的光滑材料。操作台和地面应有一定倾斜度,以便清扫与冲洗,低处应有贮水的汞吸收槽。对排出的含汞蒸气,应用碘化或氯化活性炭吸附净化。 2、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卫生操作制度 接汞作业应穿工作服,戴防毒口罩或用2.5%~10%碘处理过的活性炭口罩。工作服应定期更换、清洗除汞并禁止携出车间。班后、饭前要洗手、漱口,严禁在车间内进食、饮水和吸烟。实施定期体检和就业前体检。 3、职业禁忌证 患有明显口腔疾病,胃肠道和肝、肾器质性疾患,精神神经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脱离汞接触。 案例小结 汞是呈液态的金属,具有高度弥散性和脂溶性,可导致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系统的损害,是多种化工行业的用品。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由于资金和技术所限,多采用简单生产技术,未执行“三同时”,疏于劳动防护,因而职业危害相当严重。致使上述汞中毒及汞吸收案例的发生,加强乡镇民办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工人的自我防护意识,督促企业做好就业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减少汞作业对从业人员的危害。
不需要处理,清洗一下机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