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冬季开始,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增多,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如果治疗不当,往往会持续存在。
咳嗽不仅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症状,也是中医的一种疾病。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有很多治疗咳嗽的文章。如果辨证准确,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非常好。
病历1:唐,男,80岁。咳嗽咳痰喘息伴出汗一个多月,加重一周。2009年11月19日首访。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心病病史,经常在寒冷季节发病。1月前,由于感冒,他经常咳嗽和咳痰,胸闷和喘息。他去了医院,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心力衰竭。住院12天,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出院后不久,他出现了咳嗽、痰和哮喘,病情很容易恶化。一周前,天气突然变冷,所有症状都加重了。咳嗽伴随全身出汗,非常痛苦,需要治疗。诊断:神疲乏力,咳嗽频繁,咳嗽带白粘痰,喘息,阵发性胸闷心悸,疲劳乏力,畏风畏寒,咳嗽时出汗,口渴但不想喝,无苦味,轻度凹陷性水肿,两踝食欲差,睡眠差,舌质暗,舌苔厚白腻,脉沉弱。四诊合参,参为太阳、少阴、太阴之合,阳虚寒盛,阴阳不和,痰饮凝滞。治疗宜温阳散寒,调和阴阳,化痰饮。处方为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厚蒲杏子汤、半夏厚朴汤:附子18克(先煎1小时),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各20克,厚朴、杏仁、紫苏各18克,清半夏、茯苓各30克,肉桂10克,红枣7颗(碎),每日4次,水煎2次第二次诊断:咳嗽、咳痰、喘息、胸闷、心悸均有缓解,出汗明显减少,人还困吃了第三种药,晚上两次流鼻血,第四种药吃了一半。作者告诉病人,这是阳归阴的祛邪反应。不要害怕,但要继续服用。附子原方增加到25g(先煎1)。5小时),加入干姜30g,然后服用4份。第三诊断:精神好转,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晚上能睡个好觉,不流鼻血。将上部炮制后的附子加至30g(先煎1。5小时),8次,症状全部消失。
根据如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患病,身体虚弱,再次感受到风寒之邪,导致慢性疾病。表证未解,邪入少阴太阴。不仅营与健不和谐,而且阳虚寒凉,痰饮不止。是一种新感兼慢性病的证候,应表里并举,但重要的是温阳治本。所以桂枝汤加附子汤是以助阳解表,温经散寒。结合桂枝加厚朴星子汤,桂枝具有舒筋散寒、调和营卫的功效,厚朴幸子具有理气、平喘、止咳的功效。结合半夏厚朴汤,将紫苏叶改为紫苏籽,旨在增强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的能力。肉桂温肾助阳,《本草纲目》引用《别录》说“益肝肺气,寒热于心,寒病,……发汗……咳嗽”,还益火祛阴寒。附子有纯阳之性,《本经》意为“治风寒咳嗽,逆转邪气,温中”。第二次诊断和第三次诊断加重了附子的剂量,是为了
病历2:黄,女,68岁。咳嗽咳痰半个多月。2009年11月26日首访。有慢性支气管炎史,经常。半个月前感冒诱发发热咳嗽咳痰。输液五天,用地塞米松注射,发热消退。但是咳嗽咳痰一天比一天严重,尤其是晚上,尤其是凌晨4点左右,咳嗽频繁,咳嗽频繁到我上气不接下气。去医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但是多次治疗效果不明显。诊治:精神不佳,乏力,面色晦暗虚浮,阵发性咳嗽,白咳,痰清,咳嗽时气短,恶寒,无苦味,口干口渴,无汗,食欲不振,睡眠不好,仅二,舌质淡嫩,舌质胖,舌苔白腻滑,脉沉细。该证与太阳、太阴、少阴、阳虚寒盛、痰浊壅盛相结合。治疗宜温阳,减少不良反应,化痰饮。处方为麻黄细辛附子汤、小青龙汤:附子6克,炙麻黄、细辛各12克,桂枝、白芍、炙甘草、五味子、陈皮各15克,清半夏、茯苓、干姜各30克,肉桂6克,每日3次,水煎2次。二诊:症状全部明显缓解,夜间咳嗽次数减少,人还怕冷。附子原方加9g,肉桂加10g,再加4份,症状全部消除。
根据:患者夜间咳嗽加重,表现为阳虚寒盛证。白天是阳,晚上是阴,身体虚寒,用激素伤阳。阳虚太阴,则寒盛,阳不能胜其阴,故夜间更重。但清晨阳不振实,阴寒有余,所以咳嗽特别厉害。这是因为太阳表面冷,太阴,少。首诊方为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温痰饮。笔者了解,本病多集中于上焦,少量附子可有效。结合小青龙汤,以化痰饮为主。《汤液本草》指肉桂“气虚、利火、消阴”,结合根本原因治疗夜间咳嗽。陈皮硬而温。《本草纲目》引用《别录》的说法“清痰吐痰,治上气咳嗽”,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凉化痰,还能宣肺止痛止咳。此外,用于寒痰咳嗽时,可增强疗效。第二次诊断,仍有夜间咳嗽,畏寒。故附子、肉桂用量略增,以加强温补下焦之力,与方证相对应。所以很明显只吃7剂。
经验:以上两例,因喘息或发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甲基强的松龙),激素被滥用,最易损伤人体元阳,引邪入内。肾阳亏损,常使水不归谷,致痰咳。所以治疗这类咳嗽,一定要注意扶阳治本,“利火之源,以消愁”。
医案中附子与半夏配伍不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附子不是附子,而是附在附子根部的小根,可以与半夏复方配伍。《金匮要略》中的附子粳米汤就是附子与半夏配伍的例子。实践证明,小青龙汤加附子对外饮、阳虚寒饮者确实有效。
病案二的细辛量用至12g,已突破前人所谓“细辛不过钱”之线,实际上,“细辛不过钱”主要指用散剂,《本草纲目》有细辛“若单用药末,不可过一钱”之说,而入煎剂则没有此限,可据证而适当加量,《伤寒论》中小青龙汤细辛用三两,量就较大,且与麻黄、芍药、干姜、炙甘草、桂枝等量,可见,张仲景用药并未认为细辛过钱有毒。笔者临证体会,细辛一味,按《伤寒论》用法,辨证应用,以复方入药,煎汤使用,用量稍大一些,也是非常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