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本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而且经过适当的睡眠后,往往可以恢复适当的精神
与活力,继续未完成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明天。然而这种规律性的本能机制,为什么会 受到破坏与干扰呢?是什么原因让睡眠这么享受的一件事,变成了痛苦不堪?其实并不 容易回答,因为会干扰睡眠的因素很多,可能是精神压力、生理疾病,也可能是睡前使
用刺激性物质、生活形态改变等,失眠也许是由众多因素中的任一个所引起,或许是同 时兼具好几个因素。
环境因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一系列
疾病也应运而生。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某些顽固性头痛、失眠就与现代生活的环境因
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生理因素
年龄越大,睡得越少,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人的大脑神经
细胞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睡眠是脑部神经的一种活动现象,由于老年人的神经细胞 减少,自然就引起睡眠障碍,而失眠则是最常见的症状。医学观察发现由生理因素引起 的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延长、睡眠不安定、易醒、觉醒次数增加,睡
眠呈现阶段化,深睡期时间减少等。
疾病因素
研究睡眠的医学专家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包括一些本身与睡眠有关
的疾病。临床上医生也经常说,失眠往往只是一张“面具”,其背后还隐藏着其他疾病。 而发现疾病的深层原因并采取正确治疗方案对根治失眠至关重要。
(1) 躯体性疾病
躯体的任何不适均可影响睡眠,最常见的是疼痛,如头痛、胃痛、心绞痛、关节痛
等,这些疼痛性的疾病经常使病人痛得睡不着,或半夜痛醒。
脑器质性疾病如脑血管病、 脑外伤、脑炎,特别是脑部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约占失眠症的5%。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 三叉经痛、癫痫、帕金森病均影响睡眠。心脏衰竭、呼吸道疾病、过度肥胖的病人则常 因呼吸困难而在睡眠中醒来。消化系统疾病,如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呼吸
系统疾病,如咳嗽、气喘、鼻塞或流涕、呼吸困难等;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刺激症状、 水肿;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癌症等,都会使睡眠不得安宁,并引起失 眠。
瘙痒症如荨麻疹、湿疹、药物疹等均会使病人瘙痒难忍,难于入眠。
(2) 精神疾病
有关资料统计,有抑郁状态及抑郁倾向的人失眠比例明显较高。抑郁症多有失眠、大
便不通畅、心慌等症状,其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及深睡眠减少。随着患者年龄的增 加,后半夜睡眠障碍越来越严重,主诉多为早醒和醒后难再入睡。
这说明精神性疾病也 是失眠的主要病因之一。
(3) 脑部疾病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脑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有的人开始出现髙血压、脑出血、脑
梗塞、痴呆、震颤麻痹等疾病,这些疾病的出现,都可使脑部血流量减少,引起脑代谢 失调,从而产生失眠症状。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因某个特别事件引起兴奋、忧虑所致的机会
性失眠,以及精神障碍引起的失眠。有的老年人对睡眠有恐惧感,担心一眠不醒,一旦 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紧张。情绪一紧张,反过来又影响睡眠;有时即使睡着了,也是 恶梦不断,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将会形成难以调理的失眠。
情绪不良性失眠是因情
绪激动,如兴奋、喜悦、焦虑、悲伤、恐惧等,使机体一时不能调整适应所致。
饮食因素
摄食也与失眠有一定相关,动物摄食具有个体保存的意义,饥饿应保持醒觉以便觅
食,人类的午睡是否与中午吃饱有关,我们不敢胡乱推测,但如果让你空着肚子去睡眠,恐怕也难以入睡。
在临床上失眠者基本上都是身体消痩者,如果治疗后,睡眠好转体重 会迅速恢复,大多数焦虑、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常有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与失眠,其体重
与睡眠情况的改善往往是这种疾病好转的征兆。睡眠还与食物的营养结构有关,
药物因素
药物是引起失眠的另一祸根。
有的人睡前服用了引起神经兴奋的药物,如治疗结核
病的异烟肼,治疗喘息的麻黄素、氨茶碱等,都易使人兴奋而难以入睡。左旋多巴、苯 妥英钠等能引起老年人失眠,而且左旋多巴还可引起恶梦,扰乱睡眠。夜间服用利尿剂 会增加夜尿次数,造成再度入睡困难。长期服用安眠药者突然停药往往会产生入睡难,睡
眠浅而多梦的现象。
所以说药物因素引起的失眠也不可忽视。
其他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咖啡、吸烟等,或工作、娱乐过度将会导致形成
生理节律紊乱性失眠。有的人白天睡眠过多,如白天没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所以睡眠过 多,这也是造成夜间失眠的原因之一。习惯用饮酒催眠的人一旦停饮也会出现与停用安 眠药类似的情况而难以入睡。
就失眠人群从事的行业来看,脑力劳动者比例较大。失眠
与人的教育程度也有关系。因工作性质而常常夜间工作的人,失眠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由此可见,引起失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患者出现失眠症状以后应该仔细查找
原因,并注意改善和消除。同时,要注意学习有关失眠的医学知识,掌握一些能促进睡 眠的方法,如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不恋床的好习惯,学会自我放松的心理疗法等。
对于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应尽量从习惯、行为和心理上作调整,尽量少用安眠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