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肺癌 >

羊能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吗?

时间:2022-07-05 13:07:27作者: xuhdhx

羊能感染流行乙型脑炎病毒。

山羊、小尾羊易感染乙型脑炎病毒。通过携带病毒的病羊排泻物、分泌乳传播,如唾液、粪便、尿液、、乳汁、以及病羊污染的饮水、饲料、环境、用具、主意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

表现:关节炎、肺炎、脑脊髓炎。

脑脊髓炎,我们曾有个妊娠的小尾寒羊就患此病,最初表现、跛行、精神不振,病情逐日加重,运动失调,四肢僵硬,一后肢麻痹,卧下起不来,瘫痪。

病羊程偏瘫症状,面部神经麻痹,嘴歪眼斜,头向一方向使劲,而且反刍舌头、嘴、不好使,导上的草沫大量外洒,身上,地上很大一片。

吃草、料也特费劲,但能吃一点。因为大母羊,差一个月临产,一直用好约治疗,但效果不佳。

关节炎:常发生年轻小山羊,关节肿大发热、活动受限、跪地而行,后期常伴继发感染,治疗效果不理想,应处理。

肺炎:肺肿大,小叶增生、支气管病变。

防治:买种羊时,要检疫,我们就是买时没检疫,一千元一只买的别人家的种羊,结果不久就发病了。

搞好卫生管理,和饲养管理,按时免疫,有规律的接种应季疫苗,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许多动物和人都有可能被传染。

乙脑的传播方式为哺乳动物传播蚊子,而蚊子又传播哺乳动物。羊做为哺乳动物的一种,也是有可能被传染乙脑的。

预防乙型脑炎平时要加强羊舍环境的卫生,灭蚊蝇灭鼠等极易传播疾病的宿主和媒介。

羊体温升高40度以上,眼和两侧微肿,腿有些跛,是什么病?

羊临床上出现 体温升高 症状的疾病包括 1羊黑疫 2羊口蹄疫 3山羊痘 4羊巴氏杆菌病 5羊布鲁氏菌病 6羊沙门氏菌病 7羔羊大肠杆菌病 8羊链球菌病 9绵羊痘 10羊细颈囊尾蚴病 11羊消化道线虫病 12羊片形吸虫病 13羊日本血吸虫病 14羊弓形虫病 15羊创伤性网胃腹膜炎 1·羊黑疫 羊黑疫又名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其特征为坏死性肝炎。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等疾病极为相似,也是病程短促,常突然死亡。部分病例可拖延1~2天,出现离群、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最后昏睡而死。 治疗:可选用青霉素,每只羊40万一80万单位,加注射用水5毫升,一次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5天。 预防:本病重在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对羊群每年至少进行2次驱虫,一次在秋末冬初由放牧转为舍饲之前,另一次在冬末春初由舍饲改为放牧之前。 驱虫可用蛭得净(溴酚磷),1 6毫升/千克体重,一次口服;丙硫苯咪唑,5 - 2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三氯苯唑,8- 1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流行地区可用羊黑疫、羊快疫二联疫苗或羊厌气菌五联疫苗预防注射,每只羊5毫升,一次皮下注射,或用七联干粉苗1毫升,一次皮下注射。 也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7 500单位/毫升),早期预防时皮下或肌内注射10 - 15毫升,必要时可重复使用1次;用于早期治疗时,静脉或肌内注射50 - 80毫升,可用1-2次。 2·羊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良性口蹄疫以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恶性口蹄疫常因心肌炎而以死亡告终。本病流行快,危害严重。 病羊体温升高(40℃~41℃),食欲低下,流涎。 口腔呈弥漫性口膜炎变化,常于唇内侧、齿龈、舌面、颊部和硬腭黏膜形成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边缘整齐的鲜红色或暗红色烂斑(糜烂),有的烂斑上附有一层淡黄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褐色痂皮。此时羊病体温降至正常,糜烂逐渐愈合,如有细菌感染,糜烂则发展成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如病变仅限于口腔,1-2周病羊即可痊愈。但如波及蹄部或乳房,则经2~3周方能康复。病羊一般呈良性经过,病死率很低,仅为1% - 2%。羔羊发病则呈恶性经过,常因心肌炎而死亡。 治疗:口蹄疫一般不治疗,病畜就地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羊被感染后多在10一14天自愈,因此仅在必要时为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及时对病羊进行对症治疗。 预防:一旦发现疫情,迅速通报,划定疫点、疫区,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严格封锁、隔离、急宰、检疫、彻底消毒,对受威胁区的易感畜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屠宰后14天内,如未再出现新病例,经大消毒后可解除封锁。无本病国家和地区应严禁从有本病国家或地区购进活畜及其产品、饲料、生物制品等,如有疫情发生,应将患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全部扑杀销毁,并进行彻底消毒。对口蹄疫流行区,坚持用口蹄疫灭活苗进行免疫接种。 3·山羊痘 山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全身皮肤、有时也在黏膜上出现典型痘疹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潜伏期平均为6~8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 典型羊痘。分前驱期、发痘期、结痂期。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呼吸加快,结膜潮红肿胀,流黏液脓性鼻汁。经1~4天后进入发痘期。痘疹多见于无毛部或被毛稀少部位,如眼睑、嘴唇、鼻部、腋下、尾根以公羊阴鞘、母羊阴唇等处,先呈红斑,1~2天后形成丘疹,突出皮肤表面,随后形成水疱,此时体温略有下降,再经2~3天后,由于白细胞集聚,水疱变为脓疱,此时体温再度上升,一般持续2~3天。在发痘过程中,如没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脓疱破溃后逐渐干燥,形成痂皮,即为结痂期,痂皮脱落后痊愈。 顿挫型羊痘。常呈良性经过。通常不发烧,痘疹停止在丘疹期,呈硬结状,不形成水疱和脓疱,俗称“石痘”。 非典型羊痘。全身症状较轻。有的脓疱融合形成大的融合痘(臭痘);脓疱伴发出血形成血痘(黑痘);脓疱伴发坏死形成坏疽痘。重症病羊常继发肺炎和肠炎,导致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而死亡。 综合防治:采用弱毒疫苗接种预防。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是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过冬。 处理 一旦发现病畜,立即向上报告疫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扑杀病羊深埋尸体。畜舍、饲养管理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健康羊群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4·羊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畜、禽的一种传染病,在绵羊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肺炎。 最急性型:多见于哺乳羔羊,突然发病,病羊表现寒战、呼吸困难等,几分钟至几小时死亡。 急性型:病羊体温升高至41℃~42℃,精神沉郁,咳嗽,流鼻液,先便秘后腹泻(甚至便血),最终死亡,病程2-5天。 慢性型:主要表现肺炎症状,如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有时颈、胸部皮下水肿,并有腹泻、角膜炎等,病程可达3周。 治疗:1.青霉素 每只16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2.士霉素 20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日2次,首次量加倍,连用3-5天。 3.庆大霉素 1000 - 1500单位/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4.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每只5 - 10毫升,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受寒、拥挤等发病诱因。本病发生时可用5%漂白粉混悬液或10%。石灰乳等彻底消毒圈舍、用具等。必要时用高免血清或疫苗给羊群做紧急免疫接种。 5·羊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母羊表现流产或不育,公羊发生睾丸炎。 病羊多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羊主要症状为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3-4个月)。流产前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有时病羊因关节炎而发生跛行。公羊睾丸因发炎而肿大,后期萎缩。偶见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治疗:本病病羊无治疗价值,一般不进行治疗。 预防:对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要及时淘汰。被污染的用具和场地等要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要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冻干布鲁氏菌猪2号弱毒苗(采用注射法或饮水1)、冻干布鲁氏菌羊5号弱毒苗(采用气雾法或注射法’在配种前l-2个月进行为宜)或布鲁氏菌19号弱毒苗(只用于绵羊)进行免疫接种。 本病为人兽共患传染病,故畜牧兽医人员在饲养管理、接羔和防疫等工作中应注意严格的消毒和个人防护。 6·羊沙门氏菌病 本病包括绵羊流产和羔羊副伤寒两种疾病,绵羊流产主要由羊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羔羊副伤寒则主要由都柏林沙门氏菌所致。 羔羊副伤寒:以断奶龄或断奶不久(15—30日龄)的羔羊易感。体温升高达,40℃~41℃,腹泻,粪黏带血、恶臭,虚弱,1-5天死亡。发病率约30%,死亡率约25%。 绵羊流产: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最后两个月,母羊体温升高达40℃一41℃,精神沉郁,腹泻,流产、死产或弱产(1-7天死亡)。患病母羊也可死亡。流产率与死亡率可达60%。 治疗:病羊可淘汰处理或隔离治疗。治疗可用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1.土霉素 30 - 5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分2-3次口服。 2.硫酸新霉素 5 - 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2次。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使羔羊出生后及时吃到初乳,羔羊应保暖。发现病羊应及时隔离治疗,被污染的场地和圈栏要彻底消毒。受威胁的羊群应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7·羔羊大肠杆菌病 羔羊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羔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腹泻或败血症。 败血型:多发生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沉郁,可能有轻度腹泻。有的有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有关节肿痛,多于病后12小时内死亡。 肠炎型:多发于2-8日龄的新生羔,主要表现腹痛、腹泻,排黏性混有气泡或血液的粪便,虚弱、脱水、不能站立。如治疗不及时,多于1-2天死亡,死亡率10% - 20%。 治疗:大肠杆菌对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敏感性高,使用时应配合护理和其他对症疗法。 1.土霉素 30 - 5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分2-3次口服。 2.磺胺脒 首次量1克/只,以后每隔6小时口服0.5克。 3.多价血清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较多,故可用多价血清治疗。 预防: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提高新生羔抗病力。注意羔羊保暖,病羔及时治疗。对污染的环境、用具等应用3% - 5%来苏儿溶液彻底消毒。对羔羊可皮下注射我国研制的大肠杆菌疫苗,3月龄以下羔羊每只注射0.5 -l毫升,3月龄至1岁羊每只注射2毫升。 8·羊链球菌病 本病是羊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成年羊主要表现败血症,而羔羊则以浆液纤维素性肺炎为特征。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2-7天,少数可长达10天。病羊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反刍停止,流泪、流鼻液、流涎,咳嗽,呼吸困难。咽喉肿胀,咽背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妊娠母羊常发生流产。粪便有时带有黏液或血液。严重病例多因衰竭、窒息而死亡。病程长者轻度发热、消瘦、食欲不振、步态僵硬,有的病羊表现咳嗽或患关节炎。 治疗:可用青霉素或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1.青霉素 80万~160万单位/只,一次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2. 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5 - 10毫升/只,肌内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 预防:除采取一般性综合防治措施外,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本病传播效果显著。可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大、小羊均每只皮下注射3毫升。 3月龄以下羔羊于2-3周后重复接种1次,免疫期可维持6个月以上。 9·绵羊痘 绵羊痘是绵羊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绵羊痘病毒引起,以皮肤、黏膜和内脏发生痘疹为特征。 病程为3-4周。流行初期只有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病羊体温升高(41℃~42℃),食欲减退,眼睑肿胀,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经1-4天后出现痘疹,起初发生在全身无毛或少毛部位,以后有毛的体部也受到侵害。典型绵羊痘一般要经红斑期(皮肤、黏膜出现红斑)、丘疹期(红斑发展成坚硬的小结节)、结痂期(痘疹坏死、干燥结痂)和脱痂期(痂皮脱落,遗留红色或白色瘢痕,最后痊愈)。非典型病例常发展到丘疹期而终止,旱“顿挫型”经过。如继发感染,常出现脓疱或坏疽,发出恶臭。 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治疗等综合性措施。痘疹用2%来苏儿溶液冲洗,并涂布抗菌药物软膏。或皮肤痘疹用5%碘酊或龙胆紫药水、黏膜痘疹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抹龙胆紫药水或碘甘油。如有继发感染,肌内注射青霉素80万一160万单位,每日1-2次,或用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 - 20毫升,肌内注射1-3次。有条件的还可用免疫血清治疗,每只羊皮下注射10 - 20毫升。如用康复羊血清,预防量成年羊每只皮下注射5 - 10毫升,小羊2.5 -5毫升'治疗量加倍。 预防:定期注射绵羊痘活疫苗,每只羊0.5毫升,尾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免疫期1年。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或购入羊肉、羊毛等产品。发生疫情时,划区封锁,隔离病羊,彻底消毒环境,病死羊尸体要深埋。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未发病羊实施紧急免疫接种。 10·羊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引起猪、羊、黄牛等多种动物的一种寄生虫病。 成年羊除个别感染特别严重的呈现消瘦、虚弱、黄疸症状外,一般均无明显症状,而羔羊常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虚弱、消瘦、黄疸);有的病羔发生急性腹膜炎,体温升高并有腹水,约2周后可转成慢性。 综合防治: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预防本病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燥,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堆积发酵。由于犬、狼、狐狸等肉食动物(尤其是犬)为细颈囊尾蚴的终末宿主,因此严禁用带有细颈囊蚴的内脏喂犬,并应对犬定期进行驱虫,可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可给犬饲喂驱除绦虫的药物,一般将药物放入犬喜食的食物中,这样容易被全部吞食。如用阿的平,每千克体重0.1 - 0.2克;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25 - 50毫克,一次喂服;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 - 80毫克,一次肌内注射,隔2天再注射1次。 11·羊消化道线虫病 羊消化道内有多种线虫寄生,常混合感染引起疾病。在这些线虫中,以捻转血矛线虫危害最为严重。本病以消化不良、腹泻、消瘦等为主要特征,严重时也可导致死亡。 病羊消化功能障碍,食欲降低,消化、吸收不良,腹泻,消瘦,贫血,生长缓慢,有时下颌间隙水肿。如有继发感染,则出现体温升高、脉搏与呼吸加快等症状。严重者可因衰竭而死亡。 治疗: 1.左咪唑 5-6毫克/千克体重,混入饲料中喂给,也可皮下或肌内注射。 2.丙硫咪唑 5 - 1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3.甲苯咪唑 10 - 1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4.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 0.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或皮下注射。 5.硫酸铜 用蒸馏水配成1%溶液,大、中、小羊分别灌服1 00毫升、80毫升、50毫升。 6.酚嘧啶(羟嘧啶) 对毛尾线虫有特效,2-4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预防:建立清洁的饮水点,粪便应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加强饲养管理,不在低湿地放牧,有计划地进行分区轮牧。在疾病流行区,每年进行放牧前和放牧后的全群驱虫。 12·羊片形吸虫病 片形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胆管中引起的疾病,其特征是慢性胆管炎和肝炎。 绵羊最易感,死亡率高。急性病例病势凶猛,病羊突然倒毙。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易疲劳。肝区压痛敏感,有腹水。慢性病例较多见,表现为逐渐消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眼睑、颌下、胸下与腹下部水肿。 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丙硫咪唑 为广谱驱虫药,对驱除片形吸虫成虫有良效。绵羊剂量为1 0- 1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2.三氯苯唑 8-12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3.硝氯酚(拜耳9015) 驱除成虫有良效。粉剂,4-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针剂,0.75 -1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内注射。 4.碘醚柳胺 对驱除成虫和6 - 12周未成熟幼虫均有效,7.5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燥,注意饮水卫生,粪便堆积发酵。注意消灭中间宿主。定期驱虫(秋末冬初)。 13·羊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亦称日本分体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和牛、羊、啮齿类以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特征是慢性结节性肝炎和消化不良。 一般症状较轻,多呈慢性经过,表现颌下、腹下部水肿,腹围增大,贫血,黄疸,消瘦,幼羊发育停滞。影响母羊受胎并可引起流产,如突然感染人量尾蚴时,才呈急性发作,表现腹泻,粪便中混有黏液、血液,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可导致不孕或流产。 治疗: 1.吡喹酮 绵羊30- 5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2.硝硫氰胺(7505) 4毫克/千克体重,配成2% - 3%注射液,静脉注射。 3.六氯对二甲苯200 - 3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口服。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牧场清洁干燥,避免到有中间宿主钉螺存在的地方放牧。加强饮水、粪便的管理,粪便堆积发酵。 14·羊弓形虫病 弓形虫病由龚地弓形虫引起,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宿主种类广泛,人和动物感染率都很高,羊也可患病。 急性病倒表现为突然废食、体温升高、呼吸促迫、精神沉郁、嗜睡,慢性病例表现为厌食、逐渐消瘦、贫血。 治疗:治疗本病主要使用磺胺类药物,但应在发病初期使用,否则不能抑制虫体进入形成包囊,从而使病羊成为带虫者。 预防:在羊舍内严禁养猫。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牧场清洁干燥,注意饮水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猫粪污染饲料、饮水。 15·羊创伤性网胃腹膜炎 创伤性网胃腹膜炎是羊食入尖锐异物后,异物随食物进入网胃,刺入邻近膈肌的网胃壁,并进一步穿透膈肌,甚至可刺入心包,引起网胃炎、腹膜炎和心包炎等,从而引起消化系统和心脏功能严重障碍的一种疾病。 病初病羊运步小心,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有慢性前胃弛缓症状,瘤胃反复发生轻度臌气。在排便和起卧过程中,常出现磨牙、呻吟等疼痛表现,有的体温升高。当异物刺入心包时,病羊全身症状恶化,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肌肉震颤,心区有疼痛反应,心跳加快。当纤维素沉积于心外膜和心包内面时,出现心包摩擦音,如有大量液体渗出时,则出现拍水音等。后期病羊颈静脉怒张,胸前、颌下部出现水肿,体温降至常温。 综合防治:本病预防是关键,尤其要注意羊舍的清洁和管理,严防饲料中混入尖锐异物。一旦确诊,可做瘤胃切开术取出异物,同时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各100万单位肌内注射,连用3—5天),并给予健胃、促进前胃运动和兴奋反刍的药物。如引起创伤性心包炎或心肌炎时,病羊以迅速屠宰为宜。

五号病,在我们村很多家都是这样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