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根据转移部位和转移灶数量的不同而不同。总的原则是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选择性地采用姑息性放疗治疗局部病变
骨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尤其是小细胞肺癌和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在30%左右,多发生在中轴骨,以脊柱、肋骨、骨盆骨为主,四肢少见。
骨转移早期无临床症状,晚期有疼痛。从骨转移到临床疼痛一般需要一年以上。所以肺癌患者不要因为没有疼痛症状就排除骨转移,拒绝临床检查。
癌骨痛的特点是体位固定,逐渐加重,夜间比白天更明显;胸椎转移会产生带状疼痛;腰椎转移癌常沿下肢外侧至足外侧发生放射痛,随咳嗽、排便加重。坐骨神经痛类似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应警惕。
由于肺癌骨转移主要是骨溶解,因此有时会发生病理性骨折和高钙血症。同位素骨扫描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快速显示全身骨转移,灵敏度高但特异性低;
MRI和CT能显示骨转移的局部情况,因此特异性和局部定位优于骨扫描,尤其是局部MRI优于CT。X线片灵敏度低,溶骨性病变大于1 cm才能显示。但由于其相对于平骨(如颅骨、肋骨、骨盆)仍有优势,且价格低廉,这些部位的X线片仍是常用的检查手段。
肺癌骨转移应该怎么治疗?
根据转移部位和病灶的数量,肺癌骨转移的治疗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总的原则是在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对局部病灶进行姑息性放疗。
对于无法控制的多发性骨转移瘤,可以考虑采用同位素药物、可抑制骨溶解的磷酸盐类药物(如Acta)进行姑息性镇痛治疗,或者根据疼痛程度使用不同的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