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肺癌领域的编辑,我最近有幸采访了同济医院的一位肺癌专家。这次对话让我深刻意识到,肺癌早已不再是“绝症”的代名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了更多对抗这个“沉默杀手”的武器。
“很多人觉得体检时拍个胸片就够了,其实这是个误区。”专家告诉我,低剂量螺旋CT才是目前最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它能发现直径仅2-3毫米的微小病灶,而普通胸片往往要等到肿瘤长到1厘米以上才能发现。
那么,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呢?
“现在的肺癌治疗已经进入了个性化时代。”专家解释道,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靶向药物。比如,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
但精准医疗不仅仅是药物治疗。专家特别提到,免疫治疗正在改变肺癌治疗的格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这种方法在某些患者身上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在同济医院,我看到了一个特别的团队——MDT(多学科诊疗)。这个团队由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组成。每周,他们都会针对疑难病例进行会诊,制定最优治疗方案。
“肺癌治疗不是单打独斗。”专家强调,“只有多学科协作,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治疗。”
采访中,我遇到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张先生,58岁,两年前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当时,他几乎放弃了希望。但在MDT团队的精心治疗下,他不仅病情得到了控制,还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我现在每天都会去公园散步,感觉生活又有了意义。”张先生的话让我深受触动。这让我明白,肺癌治疗不仅仅是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专家给了我一些实用的预防建议:
离开医院时,我深深感受到,在与肺癌的这场战役中,我们并非孤军奋战。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及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战胜肺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早发现、早治疗,让生命之花继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