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肺结核 >

细菌性肺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怎样预防和治疗?

时间:2021-07-01 05:51:17作者: xuhdhx

常见细菌性肺炎的表现
与那些不感染HIV的肺炎病人相似,即发病快(几小时到几天),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常见白细胞增多,但血清LDH常正常。胸片示肺以叶或节段性分布或网状结缔状浸润,金葡菌感染可形成空洞。细菌血症较非HIV 感染病人常见,占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的33%,占流感嗜血杆菌引起肺炎的12%。


肺炎的定义:

肺炎是指肺实质的炎质,按病因可分为细菌性、霉菌性、病毒性和支原体性肺炎。临床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其中约90%~95%是由肺炎球菌引起。临床有突发的寒颤、高热、咳嗽、血痰、胸痛等症状。肺炎的诱发因素有受寒、病毒感染、酒醉、全身麻醉、镇静、麻剂过量等。这些因素会削弱全身抵抗力和会厌的反射作用,破坏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损细胞吞噬作用,使致病物能轻易地吸入而引起感染。此外,心力衰竭、有害气体的吸入、长期卧床的肺水肿、肺淤血、以及脑外伤等都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和生长繁殖,导致肺炎。

肺炎的诊断:

血液检查时末梢白细胞计数可达每立方毫米20000—30000,中性粒细胞增至80%以上,在实变期可见大片均匀致密的阴影,典型的分布限于肺段或肺叶,但大多数为片状。x线检查对本病诊断很有帮助,但需尽早进行。

肺炎的治疗:

肺炎属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应积极进行抗炎治疗。

肺炎的预防: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积极治疗慢性心肺疾病。

3、注意生治调摄,防止过度疲劳。

4、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练。

5、饮食调养


肺炎病人如何进行治疗?

肺炎病人的治疗应包括: ⑴ 抗病原菌治疗,又称“治本”,这是最重要的,特别要注意的是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 ⑵ 全身支持疗法:包括充足的热量、营养、蛋白的摄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⑶ 治疗原发疾病及提高免疫力:如糖尿病、肿瘤所致的阻塞性肺炎,应积极控制原发病。 ⑷ 如果导致肺炎的病原体是从原发灶经血流循环入侵至肺引起的,应及时消除及治疗原发病灶。 ⑸ 如肺炎有合并症时,如休克、脓胸时,应预积极治疗。⑹对症治疗:充分休息、吸氧、排痰、退热等。

肺炎病人如何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是肺炎治疗的关键,肺炎确诊之后,在用药前应及时尽早采集痰标本,经过痰培养后,进行细菌鉴定及细菌敏感试验,明确病原学诊断,以便针对性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大多数细菌所至肺炎在细菌病原学未分离出来前,为不延误病情,多采取经验性治疗。如果考虑到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则可考虑先使用针对肺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对病原不明,病情较重的肺炎,则可选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或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对于轻症肺炎,可选用口服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酮类抗菌素等。对于中、重症肺炎可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应用某种抗生素至少要观察3-5天,无效后才考虑更换其它抗菌药物。选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菌可影响茶碱代谢,引起血中茶碱浓度升高,而产生中毒反应,所以当这两种抗菌药与茶碱类药物并用时,应适当调整剂量。重症肺炎时,常两种抗菌素联合应用,在注意其正效应的同时,也应注意药物副作用的叠加。肺炎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应视病情轻重程度而定,一般应1-2周,在应用抗菌素的同时,可配合其它药物,如祛痰止咳药、退热剂等。

肺炎患者在什么情况下联合应用抗生素?

肺炎患者联合应用抗生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 重症肺炎患者在病原菌培养结果尚未得出前,可联合应用,如青霉素类与氨基糖甙类或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 ⑵ 肺炎是由两种病原体引起,如细菌性肺炎并发霉菌感染,再给抗生素的同时,应加上抗霉菌药物。 ⑶ 在重症肺炎时,应用两种具有协同作用的抗生素,以加强抗菌效果。例如头孢菌素类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常起协同作用。

肺炎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是不是比单用一种抗生素效果好?

事实不尽如此。不合理的联合应用不但不能增加效果,反而还可以造成更多的耐药菌株、药物过敏、菌群失调以及经济上的浪费。大多数细菌性肺炎只需一种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或难治性肺炎可考虑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