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义肺结核也称“疾病定义肺结核也称“肺痨”,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病灶主要发生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在我国,肺结核属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病学发病和死亡情况在我国传染类疾病中,肺结核发病和死亡数均排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的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约为17亿(占世界人口的23%),新发结核病病例约为1000万例,发病率为133/10万。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人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每10万人中有133人为新发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累及各年龄段、遍及各国。总体而言,90%结核病新发病例是成人(年龄≥15岁),9%是HIV感染者。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新发病例数占全球的87%。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据WHO估计,2017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人群中约有130万结核病死亡病例,HIV阳性人群中约有30万结核病死亡病例,结核病死亡率为17/10万。我国结核病死亡病例约为3.7万例;结核病死亡率为2.6/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第29位。发病、死亡趋势全球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即每年每10万人口的新发病例数)每年约下降2%,结核病死亡率(即每年每10万人口中HIV阴性人群的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约下降3% 。易感人群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疾病类型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分类法对其诊断、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施行《结核病分类(WS 196—2017)》标准,其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和非活动性结核病。肺结核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机体内(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没有临床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肺结核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有活动性结核的证据。按病变部位、疾病进展等情况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按耐药状况分类非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其中耐药肺结核又可分为:单耐药肺结核;多耐药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广泛耐药肺结核;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按治疗史分类初治肺结核;复治肺结核。按病原学检查结果分类涂片阳性肺结核;涂片阴性肺结核;培养阳性肺结核;培养阴性肺结核;分子生物学阳性肺结核;未痰检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无活动性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细菌学检查阴性,影像学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影像改变可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钙化病灶(孤立性或多发性);索条状病灶(边缘清晰);硬结性病灶;净化空洞;胸膜增厚、粘连或伴钙化。传播途径主要途径经空气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笑和唱歌时,可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播散空气中,并可停留数小时,若被他人吸入则可引起感染。其他途径如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经皮肤伤口感染和上呼吸道直接接种均罕见。然而,握手、接吻、分享食物或饮料等不会传播肺结核。参考资料[1][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肺结核诊断(WS 288—2017)》. 下一节:病因以上内容由盛吉芳主任医师参与编审”,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病灶主要发生于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部位。在我国,肺结核属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病学发病和死亡情况在我国传染类疾病中,肺结核发病和死亡数均排第二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的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约为17亿(占世界人口的23%),新发结核病病例约为1000万例,发病率为133/10万。这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人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每10万人中有133人为新发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累及各年龄段、遍及各国。总体而言,90%结核病新发病例是成人(年龄≥15岁),9%是HIV感染者。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新发病例数占全球的87%。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十大死亡原因之一。据WHO估计,2017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人群中约有130万结核病死亡病例,HIV阳性人群中约有30万结核病死亡病例,结核病死亡率为17/10万。我国结核病死亡病例约为3.7万例;结核病死亡率为2.6/10万,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排第29位。发病、死亡趋势全球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即每年每10万人口的新发病例数)每年约下降2%,结核病死亡率(即每年每10万人口中HIV阴性人群的结核病死亡人数)每年约下降3% 。易感人群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尘肺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疾病类型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分类法对其诊断、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施行《结核病分类(WS 196—2017)》标准,其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和非活动性结核病。肺结核可分为以下三大类。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机体内(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结核病,没有临床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肺结核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有活动性结核的证据。按病变部位、疾病进展等情况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管、支气管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按耐药状况分类非耐药肺结核;耐药肺结核。其中耐药肺结核又可分为:单耐药肺结核;多耐药肺结核;耐多药肺结核;广泛耐药肺结核;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按治疗史分类初治肺结核;复治肺结核。按病原学检查结果分类涂片阳性肺结核;涂片阴性肺结核;培养阳性肺结核;培养阴性肺结核;分子生物学阳性肺结核;未痰检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无活动性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细菌学检查阴性,影像学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影像改变可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钙化病灶(孤立性或多发性);索条状病灶(边缘清晰);硬结性病灶;净化空洞;胸膜增厚、粘连或伴钙化。传播途径主要途径经空气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笑和唱歌时,可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播散空气中,并可停留数小时,若被他人吸入则可引起感染。其他途径如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引起母婴间传播,经皮肤伤口感染和上呼吸道直接接种均罕见。然而,握手、接吻、分享食物或饮料等不会传播肺结核。原质料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以从“什么是肺结核”,“什么原因引起肺结核 ”,“肺结核有什么症状 ”等方面进行查找。我可以帮你找到下面的资料:什么是肺结核 典型肺结核起病缓渐,病程经过较长,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但多数患者病灶轻微,常无明显症状,经X线健康检查始被发现;有些患者以突然咯血才被发现,但在病程中可追溯到轻微的毒性症状。 什么原因引起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排菌病人是社会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仅于抵抗力低落时方始发病。 肺结核有什么症状 1、全身症状全身性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盗汗等。当肺部病灶急剧进展播散时,可有高热,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 2、呼吸系统症状一般有干咳或只有少量粘液痰。伴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性或脓性。约1/3病人有不同程度咯血。 3、当炎症波及壁层胸膜时,相应胸壁有刺痛,一般并不剧烈,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慢性重症肺结核时,呼吸功能减损,可出现渐进性呼吸困难,甚至紫绀。并发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时,则有急骤出现的呼吸困难。 肺结核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结核菌检查: 痰中找到结核菌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依据。痰菌阳性说明病灶是开放性的。痰菌量较少可用集菌法。培养法更为精确,除能了解结核菌有无生长繁殖能力,并可作药物敏感试验和菌型鉴定。 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出判断,对决定治疗方案很有帮助。胸部CT检查对于发现微小或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范围及组成,对于诊断是有帮助的。 三、结核菌素(简称结素)试验: OT试验:小于5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反应,20mm以上或局部发生水泡与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 PPD试验:用于临床诊断,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阳性反应。 四、其他检查: 活动性肺结核的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可增快,但对诊断无特异性价值,血沉正常也不能排除活动性肺结核。 如何治疗 一、抗结核化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一)化疗原则。合理化疗是指对活动性结核坚持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使用敏感药物的原则。 (二)化疗方法。 1.“常规”化疗与短程化疗以往常规使用异烟肼、链霉素和对氨水酸钠12-18个月治疗结核病,习惯称为“常规疗法”。 2.间歇用药、两阶段用药。在开始化疗的1-3个月内,每天用药,其后每周3次间歇用药,每次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剂量可以适当加大。 (三)抗结核药物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等。 (四)化疗方案。视病情轻重、痰菌有无和细菌耐药情况,以及经济条件、药源供应等,选择化疗方案。 二、对症治疗。 三、手术治疗:近年来外科手术在肺结核治疗上已较少应用。 四、卡介苗接种。如何预防肺结核 ①生活有常,即生活方式合理化和规律化,慎起居,避风寒,戒烟酒,远房事,劳逸适度。 ②饮食有节,富营养,忌辛辣。 ③经常呼吸新鲜空气。 ④保持乐观情绪,因为不良的情绪可影响人体的抵抗力。 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⑥由于结核杆菌的感染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应尽量减少与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