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应用有效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后, 肺结核的治疗有了巨大进展。不须强调住院隔离治疗。除少数症状严重、伴并发症,或诊断未明者须住院外,一般都可在门诊治疗,效果完全一样。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方法和疗程,化疗方法的选用,应以查痰结果为根据。化疗的作用在于抑菌和杀菌,痰菌阴转,说明化疗的成功。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停止后的1-2年,都应定期查痰。标准疗法:开始三个月为强化治疗阶段,链霉素、异烟肼和对氨基水杨酸三药联合使用,以后为巩固治疗阶段,可停用链霉素,而持续用两种口服药,直到疗程结束。一般对痰菌阴性的轻症病例,总疗程为12个月;对痰菌阳性的重症病例则须18个月。进行卡介苗接种,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发病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认真执行结核病的管理和隔离、消毒工作制度。
肺结核怎么治疗? 肺结核简介: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 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血沉增速为其主要临床特征。结核菌属于分支杆菌属,染色具有抗酸性,所以又叫抗酸杆菌。能引起人结核病的有两种,即人型结核菌和牛型结核菌,以人型为主。结核菌从病人或带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并随灰尘飞扬于空中传与他人,尤其是开放型肺结核患者,其痰液更是主要的传播来源。其次,咳嗽、喷嚏也可污染空气。 结核病临床上有初、复治之分,病人有排菌和不排菌之别,结核菌有处于繁殖生长期和休眠静止期之别。抗痨药物有作用于酸性环境和细胞内酸性环境的药物,还有作用细菌外得碱性或中性环境的药物,一个合理正规的化疗方案必然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杀菌药,合理的剂量、科学的用药方法,足够的疗程,还要规律、早期用药,才能治愈结核病。缺少哪一个环节都能导致治疗失败。一、早期:对任何疾病都强调早诊断、早治疗,特别对结核病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早期治疗以免组织破坏,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可逆性大。同时细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痨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细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早期治疗可利于病变吸收消散不留痕迹。如不及时治疗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导致不治愈,一害自己,二害周围人。二、联合:无论初治还是复治患者均要联合用药、临床上治疗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单一用药造成难治病人。联合用药必须要联合二种或二种以上得药物治疗,这样可避免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又能提高杀菌效果。既有细胞内杀菌药物又有细胞外杀菌药物,又有适合酸性环境内的杀菌药,从而使化疗方案取得最佳疗效。并能缩短疗程,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三、适量:药物对任何疾病治疗都必须有一个适当的剂量。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给人体带来毒付作用,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物都有毒付作用,如剂量过大,血液的药物浓度过高,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特别对肝肺可产生毒付反应,剂量不足,血液浓度过低,达不到折菌、杀菌的目的、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一定药采用适当的剂量,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四、规律: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律用药,因为结核菌是一种分裂周期长,生长繁殖缓慢杀灭困难大的顽固细菌。在治疗上必须规律用药,如果用药不当,症状缓解就停停用,必然导致耐药的发生,造成治疗失败。日后治疗更加困难,对规律用药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一顿不漏,决不可自以为是。五、全程:所谓全程用药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方案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疗程三个月。全疗程一年或一年半。短化不少于6个月或10个月。要想彻底治疗肺结核必须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才能确保查出必治、治必彻底。
【概述】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肺部感染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本病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原发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和空洞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是指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疾病,80~90%是通过呼吸道感染肺部的。原发性肺结核常无明显体征,有的伴有轻度全身症状如倦怠、低热、食欲减退等,如能及时彻底治疗,一般预后良好。粟粒性肺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的血液散播引起的,病情严重。浸润性肺结核一般认为是原发结核的发展,多见于受过结核感染的成年人。空洞性肺结核是由于诊断延误,治疗不彻底的所致。本病属于中医“肺痨”范畴。因病位在肺,治疗着重在肺。本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仅乏力,其病情的轻重进退,与肾、脾、肝三者密切相关,而肾阴虚损又是肺阴不足,肝火偏胜,脾胃受克而致正不胜邪的总机枢。《明医杂著・痨瘵》:“色欲过度,损伤精血,必生阴虚火动之病,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最重难治。”【治疗】1.肺阴亏损证【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白痰,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痛,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轻微盗汗,疲倦乏力,纳食不香,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细数。【方一】九仙散【来源】《医学正传》【组成】人参(另炖)2克,款冬花2克,桔梗2克,桑百皮2克,五味子2克,阿胶2克,贝母2克,乌梅6克,罂粟壳6克。【功效】滋阴润肺。【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方解】方中罂粟壳功专敛肺止咳,人参补气益肺,并为君药;阿胶养阴益肺,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五味子并助人参益肺气,合为臣药;款冬花、贝母止咳化痰,并能降气平喘,桑白皮止咳平喘,并能清肺;桔梗止咳化痰,并能载诸药上行入肺,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功专敛肺止咳,兼能补益气阴,则诸症自除。【按语】肺痨要以肺脾肾三脏治疗为本,由以补脾为根本。【方二】月华丸【来源】《医学心悟》【组成】沙参10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生地15克,熟地10克,百部15克,川贝10克,阿胶10克,三七10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玉竹10克,百合15克,白及10克。【功效】滋阴润肺。【方解】沙参、麦冬、天冬养肺阴;阿胶、生、熟地黄滋肾阴;三七化瘀止血(无痰血胸痛不用);桑叶、菊花、百部、川贝母清肺润肺止咳;茯苓、山药健脾燥湿,补益脾肺;白及收敛止血;玉竹、百合滋阴润肺。【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按语】滋阴为本病基础治法,有滋肺阴与滋肾阴之别,由于金水相生,故早期应滋养肺阴,也滋养肾阴;中晚期滋养肾阴为主,也兼养肺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痨是一消耗性疾病,故无论哪一阶段,均须重视脾的功能。历代治疗肺痨名方,无不以调补肺、脾、肾三脏为重点。2.虚火灼肺证【主症】咳呛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痰黄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心烦失眠,性急易怒,胸胁掣痛,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方一】百合固金汤【来源】《医方集解》【组成】百合12克,熟地9克,生地9克,当归9克,白芍6克,甘草3克,桔梗6克,玄参3克,贝母6克,麦冬9克。【功效】滋阴降火。【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方解】方中以二地为君,滋阴补肾,生地黄又能凉血止血;以麦冬、百合、贝母为臣,润肺养阴,且能化痰止咳;佐以玄参滋阴凉血清虚火,当归养血润燥,白芍养血宜阴,桔梗宣利肺气而止咳化痰;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合用,更利咽喉,合而用之,虚火自清,肺肾得养,诸症自消。【按语】咯血严重者应用本方。3.气阴耗伤证【主症】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质淡红,脉细数,怕风、畏冷、神倦、自汗、纳少、腹胀、便溏、面色恍白,舌边有齿痕。【方一】①保真汤合②参苓白术散【来源】①《十药神书》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①柴胡6克,黄芪10克,甘草6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地骨皮9克,黄柏9克,知母15克,厚朴10克,②党参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扁豆12克,陈皮10克,莲心9克,薏苡仁9克,砂仁6克,山药15克。【功效】益气养阴。【用法】加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一剂。【方解】保真汤主治三阴交亏,气阴两伤,形瘦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补益肺脾之气,培土生金;当归、芍药、熟地滋阴养血;天冬、麦冬养阴退热;柴胡,地骨皮、知母、黄柏清热除蒸;五味子敛肺补肾,莲子心清心除烦,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砂仁、陈皮理气宽胸,桔梗为药引,引药上行。【按语】本症属于疾病的中后期,处方用药时应以补益药为主,加养阴药为辅。4.阴阳两虚证【主症】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肢冷,五更泄泻,心悸、唇紫,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方一】补天大造丸【来源】《医学心悟》【组成】黄芪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当归18克,白芍9克,熟地9克,枸杞子9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阿胶15克,山萸肉15,紫河车10克,龟板9克,鹿角6克,远志9克,枣仁15克。【功效】滋阴补阳。【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方解】补天大造丸,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于肺痨五脏俱伤,真气亏损之。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肺脾之气,五味子、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培育阴精,麦冬、生地、阿胶、山萸肉、紫河车、龟板、鹿角阴阳并补,厚味填精。【按语】本方用于病变后期。【方二】金匮肾气丸【来源】《金匮要略》【组成】附子6克,肉桂15克,干地黄40克,山茱萸20克,山药15克,丹皮12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功效】滋阴补阳。【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方解】方中以附子、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三补三泻,滋养肾阴,阴中求阳,协调阴阳。【按语】本证属于肺痨后期,正气耗竭,阴阳并亏,治疗大法虽为滋阴补阳,平调气血,但处方用药时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①本着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原则,注意患者的食纳情况,分别采取平补或峻补。应佐以健脾和胃之品,如陈皮、砂仁、谷麦芽等。②补剂既要持平,又要有所侧重。如阴虚为主者,补阳药宜减,以防虚火上浮;阳气虚者,滋阴药应减,以免阴气虚陷而洞泄。③勿忘祛邪,同时抗痨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