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肺结核 >

EBVPCR荧光是阳性,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9-14 11:00:21作者: xuhdhx

1EB病毒
生物学性状
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
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
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产生相应的lgG和LgA抗体,研究这些抗原及其抗体,对阐明EBV与鼻咽癌关系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于染色体内.
致病性
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
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三种:
(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偶而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
(二)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
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病人血清含H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故认为EBV与此病关系密切.
(三)鼻咽癌
我国南方(广东广西) 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E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表现(1)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
(2)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HCV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
(3)一病例中仅有单一病毒株,提示病毒在肿瘤起始阶段已进入癌细胞.
免疫性
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
四、微生物学诊断
EBV分离培养困难,一般用血清学方法辅助诊断.在有条件实验室可用核酸杂交和PCR等方法检测细胞内EBV基因组及其表达产物.
(一)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出血清中EBVlgG抗体,可诊断为EBV近期感染.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测出VCA-lgG抗体达90%左右,病情好转;抗体效价不降,因此对鼻咽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尤其我国学者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抗EA-lgA效价上升,极大地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险性,为该癌肿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二)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可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且少数正常人和血清病病人也含有此抗体,不过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体经豚鼠肾组织细胞吸收试验,可变为阴性.
五、防治原则
目前有二种疫苗问世,其中之一为我国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同时表达EBV gp320和HBsAg的痘苗疫苗,重点使用在鼻咽癌高发区.另一为提纯病毒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国大学生患者中作小规模接种,以期观察该疫苗是否能降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
无环鸟苷(AC)和丙氧鸟苷(DHPG)可抑EBV复制,均有一定疗效.

作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