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夏、夏秋换季时刻,都是小儿过敏性咳嗽的高发期。最近,医院就诊的孩子又多了起来,大家反应的症状都很相似:宝宝总是不明原因的反复咳嗽,时间通常集中在早上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摸摸头摸摸手好像不发烧啊,难道是感冒咳嗽吗?好多宝妈喂了宝宝止咳嗽感冒药,结果没过几天就又复发,反反复复,宝宝难受妈妈着急,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原来是过敏性咳嗽惹的祸!
过敏性咳嗽因为受到早期诊断的影响,往往被确诊为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时,孩子们都已断断续续咳嗽两月之久,在反复的咳嗽出现时,大部分孩子都被当作支气管炎肺炎或感冒来治疗。
其实,如果孩子患上过敏性咳嗽,很容易出现精神状态差、食欲变差、头疼、头晕等现象,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影响孩子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力发育等等。
小儿过敏性咳嗽的症状有哪些?
1、过敏性咳嗽主要表现为:一般不发烧;有痰或无痰;喜欢揉眼睛和鼻子,爱抓头皮;睡觉时爱出汗,不安分,喜欢蜷曲着睡;多以咳嗽为主,不喘。
2、过敏性咳嗽的频率分为:晚上睡觉前咳一阵;半夜醒来咳一阵;早上醒来咳一阵。周期长,阵发性咳嗽时间超过4周。有的儿童能一连咳上3个月。
3、临床无感染征象
(如发热等),或长期服用抗生素(消炎药)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氨茶碱等)可使咳嗽症状缓解。
过敏性咳嗽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1、诱发哮喘:
长期过敏性咳嗽还可引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和哮喘是同一个气道,两种疾病。猝死是过敏性哮喘最严重的并发症,如著名歌星邓丽君死于哮喘猝死。因其无明显先兆症状,一旦突然发生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亡。所以一旦确诊过敏性咳嗽一定要积极的对症治疗,有效遏制过敏性咳嗽的病情的发展为哮喘。
2、诱发其他疾病
过敏性咳嗽可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合并整个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出现黏稠痰液、鼻涕、哮喘、鼻炎等合并症状。
3、影响孩子智力:
影响神经系统大脑发育,可引起头疼、头晕脑胀、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思维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特别是对学龄期的孩子影响更为严重,容易造成困倦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等。
得了过敏性咳嗽如何治疗?
过敏性咳嗽治疗一般以消除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炎症为主,但往往需要持续应用2月以上。在气道炎症控制后,咳嗽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在咳嗽症状消失后,随着药物的停用,过敏性咳嗽又会回来,激素成为治疗过敏性咳嗽和哮喘的主要手段,但有一点需要注意,虽然激素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咳嗽哮喘症状,但复发率极高。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能够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可以调节过敏免疫反应中的Th1型免疫反应来平衡过敏所发引发的Th2型免疫反应,调节Treg免疫细胞。针对过敏反应这种特殊的免疫功能的改变,益生菌做为微生物分布在人体的各个环节,并不只是肠道才有微生物菌群,呼吸道,皮肤都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菌群,而这些菌群都参与了过敏性咳嗽的进程。菌群稳态直接影响到过敏性咳嗽的病程,吸入激素与抗过敏药物长期治疗并不能影响咳嗽的病程及愈后,补充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干预肠道微生态介导的IgE通路,抑制IgE过敏抗体的生成,慢慢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生化反应,从而改善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病程及愈后,减少过敏性咳嗽复发率。
小儿过敏性咳嗽该如何进行预防?
1、换季的时候不要在家里摆放花瓶,以免孩子吸入花粉引起花粉感染,造成过敏性咳嗽;不要在孩子房间内放置抱枕或者是公仔,因为公仔身上比较多毛,很容易吸引螨虫和滋生细菌,还要每天清理屋子,避免细菌滋生或者是粉尘过多。
2、建议冷空气侵袭时,外出时早晚给孩子带上围巾,可以有效保护孩子脆弱的支气管。
3、饮食方面,避免让孩子接近海鲜、冰冻饮品等,海鲜会引起过敏,冷饮会引起食管的瘙痒;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孩子降低咳嗽的症状。
4、提高免疫力,如果身体免疫力下降的话,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病症反应,尤其是应该注意预防感冒,平时应该适当参加一些室外活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小儿过敏性咳嗽是一种慢性咳嗽,临床治疗周期都比较长,所以家长们一定不要着急,一定要按疗程治疗,预防孩子感冒,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着凉,更要注重肺炎的病后修复才能让孩子康复。肺炎病后修复以及抗生素对人体微生态的影响可给予康敏元益生菌修复呼吸道菌群微生态平衡。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反复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小儿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对肺功能检查均呈现气道高反应性表现,此类小儿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或支原体反复感染病史,研究证实由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是引起过敏性咳嗽小儿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导致婴幼儿过敏性咳嗽和2-6岁儿童过敏性咳嗽的强烈致病因素。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
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小儿最常发生支原体反复感染)除可直接引起气道的炎性反应并导致气道粘膜的损伤外,还可作为一种较强的过敏原引起气道变应性炎症,上述病毒感染所导致双重炎性刺激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机制。这在婴幼儿过敏性咳嗽和儿童过敏性咳嗽尤其重要。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发现首次因喘息症状就医的患儿多表现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征,其中部分患儿可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息症状,其中某些患儿最终将发展成为特应性素质(也叫过敏体质)、气道高反应性和过敏性咳嗽哮喘。
【呼吸道病毒类型】
儿童在不同年龄组引起过敏性咳嗽的病毒种类并不相同,婴幼儿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为主,学龄儿童则以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更为常见。
【呼吸道病毒引起小儿过敏性咳嗽的免疫机制】
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过敏性咳嗽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包括炎症前细胞因子的产生,对气道内炎性细胞的趋化和激活的影响,对上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和感觉性C纤维细胞的活化是病毒感染导致过敏性咳嗽恶化的机制,然而这些改变并不能完全解释过敏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也不能解释病毒感染后对免疫系统产生的效应及急性病毒感染后IgE水平的显著提高。最近的研究表明:IL-4等TH2样细胞因子应能转换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产生IL-5并活化嗜酸细胞,趋化嗜酸细胞到肺组织中去,由此推测在变应性患者,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能导致CD8+T细胞从IFN-γ产生类型转换为Th2细胞。从而说明了人体过敏性疾病发生时,一部分过敏患者查不出过敏原,而以呼吸道病毒以及支原体感染本身就是一种强的致敏原导致气道内炎性细胞发生变化并促使免疫反应朝向TH2途径形成体液免疫反应,例如IgE的产生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过多等。正常人罹患这些病毒感染通常仅仅引起短暂而轻微的症状,而过敏体质患儿或下呼吸道存在着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患儿则可诱发过敏性咳嗽,其机制至今仍然没有完全阐明,初步考虑与以下机理有关:
(一)病毒诱发的气道内嗜酸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和活化
(二)病毒对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
病毒和过敏原一样,甚至可做为很强的一种过敏原可以诱导T细胞的免疫类型的分化,但分化的种类不同。过敏原可以诱导TH2细胞反应,分泌IL-4、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而呼吸道病毒感染则主要诱导TH1细胞反应,以分泌IFN-γ为主要特征,两组细胞因子具有拮抗作用。但是近年研究证实由某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涉及到了对过敏性咳嗽的病理生理学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RSV的G蛋白也可以诱导小鼠和人类产生TH2细胞反应,分泌IL-4、IL-5和IL-13等细胞因子,促进IgE的合成和嗜酸细胞的浸润,诱发气道炎症以及气道高反应性等过敏性咳嗽的主要机理,这在婴幼儿过敏性咳嗽和儿童过敏性咳嗽更为明显。此外被动转移RSV的G蛋白-特异性T细胞给小鼠可以诱发肺内的嗜酸细胞浸润,使过敏性咳嗽等肺病的发病率增加。
研究证实,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与病毒诱发的细胞因子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呼吸道病毒感染期间的鼻分泌物中细胞因子的分析证实包括IL-1、IL-5、IL-6、IL-8、IL-11、GM-CSF、RANTES和IFN-γ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均可增加,并发现细胞因子的水平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第四代抗过敏疗法:微生态免疫抗过敏康敏元益生菌降低过敏原抗体调节体内微生态菌群调节呼吸道菌群微生态参与过敏性咳嗽的治疗】
建议选择有临床试验及论文研究的抗过敏益生菌配方
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与西京医院儿科团队的临床研究,历经两年的时间顺利收案,两篇研究论文均被国际级期刊收录发表,重点针对过敏的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抗过敏益生菌诱导CD103+树突状细胞的生成,进而调控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Treg)的生成,促进免疫平衡,降低食物过敏及气道炎症的风险。
论文1: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对食物过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论文出处: Journal of Functionnal Foods(SCI影响因子:3.47)
论文摘要: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能够降低血清中IgE和IgG的含量,促进IgA的生成来抑制食物过敏症状,并诱导CD103+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生成,促进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的生成,促进肠道免疫平衡,帮助调整过敏体质。
论文2:康敏元抗过敏益生菌对气道炎症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论文出处:J Shanxi Med Univ
现在天气猛的转冷,咳嗽的又厉害了,有的时候有点喘不过气,已经不是睡前咳,睡醒咳,半夜咳了,白天咳的也厉害。
孩子 多为心肺气虚,肺寒,关键是平时调理体质治本。
如果长期不好建议去看医生吧!孩子的健康重要啊
您好,长期咳嗽可能是哮喘,哮喘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建议您及时进行详细的诊断,以免延误病情。要是哮喘的话,您可以去正规的中医院,中医治疗哮喘会对病情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副用作也相对较小。患者需要选择科学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哮喘跟反复呼吸道感染和理化因素影响等等有关系。长期哮喘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