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会因感染、疲劳和高血压而发生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发作性夜间呼吸困难、咳嗽、痰粉红色、坐着呼吸、紫绀、烦躁、出汗。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措施:1。吸氧和卧床休息。2。皮下注射吗啡镇静减轻心脏负担。三。快速利尿以减轻心脏负荷。如速尿、托拉塞米等。扩张血管,如硝酸甘油和硝普钠。5个。强心剂,如洋地黄、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6。危重病人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治疗。
1.儿童呼吸系统特点
(1)解剖特点
1)上呼吸道:①鼻腔短、无鼻毛,易受感染
②感染后鼻腔易堵塞,导致呼吸困难和吸吮困难
③鼻窦开口大,急性鼻炎累及鼻窦
④腭扁桃体1岁渐大,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
⑤咽鼓管宽直短,鼻咽炎易致中耳炎
⑥喉部富含血管和淋巴组织,炎症时易发充血水肿,出现声音嘶哑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①右侧气管粗短垂直,异物易入
②肺泡数量少、弹性纤维发育差,易发肺部感染
3)胸廓和纵膈:①胸廓上下径短、膈肌位置高、呼吸肌发育差,易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②膈肌和肋间肌重耐疲劳的肌纤维数量少,易发呼吸衰竭
③纵膈松软富有弹性,气胸或胸腔积液时易发纵膈移位
(2)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 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
2)呼吸功能:①各项呼吸功能贮备能力差,患呼吸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②儿童年龄越小,肺容量越小,潮气量越小
(3)免疫特点: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均较差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 90%以上为病毒所致
易反复感染或病程迁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生活环境不良
【临床表现】
(1)一般类型的上感
1)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
2)局部症状和体征:①鼻咽部症状为主
②新生儿和小婴儿可因鼻塞而出现张口呼吸或拒乳
③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淋巴滤泡,扁桃体可肿大、充血并有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④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2)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类型
病原体
流行季节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
柯萨奇A组病毒
夏秋季
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
咽-结合膜热
腺病毒
春夏季
发热、咽炎、结膜炎
(3)并发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年长儿若患链球菌性上感可引起急性肾炎、风湿热)
【辅助检查】
(1)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
细菌感染: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2)明确病原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治疗要点】
(1)一般治疗:无需特殊治疗
注意休息、多饮水、补充大量维C
做好呼吸道隔离,预防并发症发生
(2)病因治疗:抗病毒利巴韦林
抗菌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
(3)对症治疗:高热物理或药物降温 高热惊厥镇静、止惊
咽痛咽喉片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舒适性减弱:咽痛、鼻塞 与上呼吸道炎症有关
(2)体温过高 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热性惊厥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①注意休息;②呼吸道隔离;③保持空气清新
(2)促进舒适:①室温18-22℃,湿度50%-60%
②如婴儿因鼻塞而妨碍吸吮,可在哺乳前15min用0.5%麻黄碱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3)发热的护理:①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机体散热
②温热水擦浴
③加强口腔护理
④每4h测量一次体温,有超高热或热性惊厥史者须1-2h测量一次;退热处置1h后复测体温,并随时注意有无新症状或体征出现,以防惊厥和体温骤降
⑤如有虚脱表现应保暖、饮热水,严重者静脉补液
⑥体温超38.5℃予以物理或药物降温
⑦有高热惊厥者应及早处置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①予富含营养,易消化食物
②婴儿哺乳时取头高位或抱起喂
(5)病情观察
(6)用药护理:①使用解热剂后多饮水,一面虚脱
②高热惊厥患儿使用镇静剂时,注意观察止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7)健康教育
(一)对鼻塞、咽痛、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护理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二)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发病时应增加日间卧床休息时间,调整好饮食,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
(三)注意大量的饮水,水是痰液的最好的生理稀释剂,每日最少饮水2.0升。如有发热,在此基础上还需增加。
(四)保持居室的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呼吸道的理化性刺激(如冷空气、灰尘、刺激性气味等)。
(五)咳嗽可服用必嗽平、咳必清、可待因等镇咳w物,如有痰且咳出的为白色粘痰,可加用化痰w物,如竹沥油、氯棕合剂等,而不必服用抗生素,当病人咳出痰为黄色脓性时,表明有细菌性感染,此时应加用抗生素,但不可盲目乱用,那种认为“抗生素越高级、价格越昂贵越能治病”的想法并不科学。有条件者最好留痰作痰培养十w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无条件者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六)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病人发热常于3~5日退尽,咳嗽常延续至数周甚至1、2个月。
(七)对气管。支气管炎病人排痰十分重要,如果痰液排出不通畅,会阻碍炎症的消退,甚至痰液在体内成为细菌繁殖的培养基,引发继发感染,加重病情。除了增加饮水量、w物化痰等措施外,叩背排痰是重要的排痰措施之一,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及身体十分虚弱者尤其重要。叩打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杯状,以这种手形在背部自肋骨最下缘向上顺序叩打,如此反复至叩打遍整个背部,注意脊柱不可叩打,叩打最好隔一层内衣,不可在裸露的皮肤上进行,用力要恰到好处,不可使病人感觉疼痛。能配合的病人自己可以同样方法叩打前胸,一般叩打30~60分钟,目的是使肺内分泌物松脱,以便咳出。
(八)有痰的病人要学会作有效咳嗽:尽力做深吸气,在深吸未屏住呼吸,调动腹肌、胸肌一起用力咳嗽,咳嗽应尽量有力,一声一声进行,中间可略有停顿,让病人感到气流一股一股冲出咽喉部,在呼气过程中就可将较深部的痰一点点咳到咽喉部,再轻轻咳出。如能在叩背排痰后结合深呼吸作有效咳嗽,则排痰效果更佳。
(九)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并发支气管肺炎,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症状多较严重,如有气急、嘴唇和指甲轻度发紫,是缺氧的表现,有条件的可先在家中进行氧疗,无条件的应立即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