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肺结核 >

漂白粉失效原理是什么?

时间:2023-01-22 21:24:14作者: xuhdhx

一、漂白粉失效原理是什么?

漂白粉介绍:

漂白粉它是次氯酸钠、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为白色至灰白色的粉末或颗粒。有显著的氯臭,性质很不稳定,吸湿性强,易受水分、光热的作用而分解,亦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水溶液呈碱性,水溶液释放出有效氯成分,有氧化、杀菌、漂白作用,但有沉渣,水表面有一层白色漂浮物,对胃肠粘膜、呼吸道、皮肤有刺激,并会引起咳嗽和影响视力。

漂白粉失效原理:

漂白粉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制备化学反应原理如上图)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接触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化学性质极其不稳定,见光或温度稍高很容易分解产生和氧气挥发,从而导致漂白粉的失效(失效化学反应原理如上图)。

二、copd患者清理呼吸道无效时,除指导物理排痰外,还应鼓励病人做好哪项护理

平时要注意进行康复运动,如果严重的可以进行吸痰操作,但是吸痰操作一般由医生或者医生指导进行。

三、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有哪些 , 如何护理

一、咳嗽与咳痰

(一)概念:咳嗽是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引起的一种防御动作,借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防御异物吸入。

(二)常见病因

(三)咳嗽性质与痰的颜色、性状、量等 (四)护理评估:评估内容。

(五)常见护理诊断:清理呼吸道无效、焦虑、有窒息的危险 (六)护理措施: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护理措施。

二、肺源性呼吸困难

(一)概念:肺源性呼吸困难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

(二)分类: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

(三)护理评估:评估内容。

(四)常见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活动无耐力。

(五)护理措施: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措施。

三、咯血

(一)定义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的出血,血液随咳嗽由口腔咯出。

(二)常见的原因: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癌等

四、胸痛

(一)原因:胸膜炎、气胸、肺炎、肺癌等。

(二)性质:闷痛、隐痛、钝痛、刺痛等

四、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ch=rainbow.wty.ask1

拍背,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

五、肺炎病人的护理

 肺炎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痰、寒战、高热、胸痛。当肺部炎症广泛时,通气/血流比例减低,出现低氧血症,表现为气促、紫绀。严重感染可伴发休克、胸膜炎。治疗主要为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常见护理问题有:①清理呼吸道无效;②气体交换受损;③疼痛;④体温过高;⑤潜在并发症--胸膜炎;⑥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痰多、粘稠。

疲乏或咳嗽无力。

[主要表现]

喉头痰鸣,咳嗽,但是咳出的痰液少或粘稠。

[护理目标]

病人咳嗽或咳痰后呼吸平稳,呼吸道通畅。

病人掌握有效的排痰技巧。

[护理措施]

遵医嘱正确留取痰标本。

观察病人咳嗽的性质,痰液的颜色、量、性质和气味。并注意有无咯血。

指导并鼓励病人有效地咯痰,具体方法是让病人尽量取坐位或半坐位,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再深吸气后保持张口,用力进行2次短促的咳嗽,将痰从深部咳出。必要时吸痰。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在50%-70%,避免烟雾及灰尘的刺激,吸烟者劝其戒烟。

指导病人采用体位引流法促进痰液排出,每日1-3次,每次15-30min,体位引流应在餐前1h进行,引流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严防窒息。对年老体弱者应慎用。

缺氧明显者给予吸氧。

痰液粘稠者遵医嘱使用雾化器湿化呼吸道分泌物。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维持病人足够的液体入量。

遵医嘱给药,并观察药物疗效。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有效地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人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排痰技巧。

二、气体交换受损

[相关因素]

气道内分泌物的堆积。

肺部炎症广泛,通气/血流比例减低。

[主要表现]

病人呼吸急促、紫绀,低氧血症。

[护理目标]

病人维持最佳的气体交换状态,表现为呼吸平稳,低氧血症改善

[护理措施]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每2-4h测量1次,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的性质、频率、节律、型态、深度及有无呼吸困难。

给病人有利于呼吸的体位,如半卧位或高枕卧位。

遵医嘱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保证氧疗效果。

病人呼吸困难、紫绀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

根据病情预测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并做好准备。

遵医嘱给抗生素,并观察药物疗效。

[重点评价]

病人呼吸情况,动脉血气分析值。

三、疼痛

[相关因素]

炎症累及胸膜。

高热时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

频繁咳嗽。

[主要表现]

病人诉说胸痛、全身肌肉疼痛,痛苦面容,强迫体位。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舒适感增强。

[护理措施]

对于频繁的干咳,可遵医嘱适当使用药物镇咳。

全身肌肉疼痛者可给予按摩。

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ml,以利代谢产物的排泄。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观察止痛效果。

维持舒适的体位,如胸痛时可取健侧卧位。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是否缓解。

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感染。

[主要表现]

病人体温高于正常围。

病人皮肤潮红,呼吸、脉搏增快。

病人主诉发热、不适。

[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不超过38.5℃。

[护理措施]

高热期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冬天注意保暖。

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不少于3000ml。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协助口腔护理,鼓励多漱口,口唇干燥时可涂护唇油。

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后0.5h测量体温,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遵医嘱给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降温效果,出汗后及时性给病人更换衣服并注意保暖。

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并及时报告体温异常的早期表现和体征。

[重点评价]

病人体温波动情况。

潜在并发症--胸膜炎

[相关因素]

肺部炎症累及胸膜。

[主要表现]

胸痛。

呼吸困难。

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体温下降后再度上升。

胸片显示有胸腔积液。

[护理目标]

病人不出现胸膜炎。

病人出现胸膜炎后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体温变化情况,若在肺炎的治疗过程中出现体温下降后再度上升或呼吸困难加重,应警惕胸膜炎的发生。

密切观察病人胸痛的性质、程度及呼吸困难的关系。并发胸膜炎随着渗出液的增多,胸痛有所减轻,但呼吸困难反而加重。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并观察用药反应。

若病人出现胸膜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做好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的准备。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并发胸膜炎。

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相关因素]

严重的败血症或毒血症。

[主要表现]

表情淡漠,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多汗。

尿量<17ml/h。

皮肤粘膜紫绀。

高热或体温不升。

[护理目标]

病人不发生感染性休克。

病人发生了感染性休克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观察面色、神志、肢体末端温度等,及时发现休克先兆。

遵医嘱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监测动脉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变化等。

确保输液通畅,防止药物外渗。

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必要时加测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

准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重点评价]

病人的生命体征。

尿量、尿比重。

病人肢端温度,皮肤颜色。

作文投稿